X

“会考试的年轻干部多,会做群众工作的却不多”?

编辑部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发布日期:2019-05-05

作者:

浏览次数:1458

  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


  在笔者调研过程中,中部地区一村书记反映,“现在一些年轻干部理论水平很高,但‘土话’水平不高,连组织群众开会都搞不了,说的话老百姓听不懂、不愿听,会打拼冲杀的干部更是不多了”。


  中部地区某乡镇人大主席说:“现在乡镇干部的主体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会考试的干部多,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少,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年轻干部尤其欠缺。”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让我们来探讨新时代如何培养年轻的基层干部。



  基层工作中的“老乡镇”


  “老乡镇”的成长经历大概有几类:一类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选择读中专,毕业之后便被分配到了乡镇工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初中毕业选择读中专,意味着毕业了就有了稳定的体制性位置,跳出了“农门”。第二类是工作业绩突出的村干部、村办老师等群体被直接遴选进入乡镇工作。第三类是乡村教师等事业单位人员。


  这几类产生的干部大都是本地干部,大部分是农村家庭出生,对于风土人情等地方性知识有熟稔深刻的记忆,熟悉当地情况,这对于基层工作十分有利。比如,农村的矛盾纠纷调解,往往是找到关键的人物,通过人情、面子,讲双方都能听懂的“土话”等柔性治理资源,才能当好“化事人”,才可能解决问题。这些出生本地的干部就有这些优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农村工作的特点,也使得这批干部不得不与每家每户打交道,与农民朝夕相处的过程也是锻炼干部的过程。这样,乡镇干部“做工作”的过程是解决困难的过程,也是熟悉农民家庭的过程,建立感情的过程,由此,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笔者在华北某镇调研时,由于该村的村庄派性斗争严重,村民长期上访,村书记与村主任长期不合,陆续派了两个“第一书记”,都没有恢复村庄秩序,最后只好向区城管局借调一人。这位干部出生在隔壁村,在当地的社会关系广泛,在这个村庄也有很多好朋友,与各个家族的头面人物关系好,能够聚拢这些家族力量,成为他们沟通联系的桥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村庄派性逐渐消散,村庄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一句话,这批经过税费计生工作锻炼的“中坚干部”,阅历经验丰富,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需求,有较多的社会关系和信息资源,可以将政策、社会风俗和法律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是乡村治理中的“战略性力量”。



  “年轻干部”时代的到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乡镇”逐渐退出工作。严格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也进一步催生了干部队伍的结构转型,出生于外地的乡镇干部也越来越多,以往村干部被直接提拔的情况也逐渐减少。


  一份报告显示,2006年以来,C县新招录的508名乡镇(街道)干部中,面向高校毕业生招录的占90%以上(其中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录的占20%以上),是同时期面向基层村干部招录的12倍。


  随之而来的城镇化建设,乡镇工作大量的工作时间用于征地拆迁等发展型任务,征地拆迁任务的完成往往遇到的是“拆迁重点户”与“信访重点户”。因此,这与取消农业税前的农村工作有了本质的不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干部既没有本地的社会关系网络,也没有较为丰富的处理事情的经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然很吃力,乡镇工作的中坚力量依旧是那些“老乡镇”。


  年轻干部要接受锻炼,通过下基层锻炼当然是非常好的形式。但,就如某乡镇副镇长说:“村干部的资历比包村干部老的多,干部的资历与能力达不到,村干部也不会听从,上面压力大的时候,对于重点任务落地的村庄只能依靠‘老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使得大量的干部由“案头”到“田头”,原本是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机制,却因为诸多形式主义要求“影响”了干部的成长。


  同时,近几年的乡镇工作强调专业分工,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材料论英雄”的做法也客观上使得年轻干部难以接受锻炼,只能待在办公室做材料工作。


  有些干部反映:“以前,计划生育工作一起分担,责任一起承担,现在分工越来越清楚,只懂自己的业务工作,相互帮忙的少,不是不帮忙,是没有时间帮忙,忙于材料工作。”


  此外,这些办事留痕的要求客观上使得年轻干部脱离群众,难以与群众打成一片,也就失去了在群众工作中锻炼提升自己的机会,干部的工作业绩也难以体现。


  一句话,老干部逐渐退出基层工作,年轻干部接受群众工作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乡村治理的干部资源在逐渐流失,干部断层,将可能带来严重的治理危机。



  如何塑造新时代的基层干部


  “治国重在治吏,善治缘于善吏”。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复合型领导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


  一要“沉下去”,建立年轻干部下基层的常态化方法。中央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顺应了基层干部期盼和呼声。年轻干部应当多走出办公室,摆脱材料考核的束缚,摆脱文字工作的困扰,要得到更多的机会真正“沉下去”。要注重在“下派”中锻炼干部,对没有基层经历的年轻干部,采取分批次、有计划的选派到基层进行挂职锻炼,让他们多调查、多研究,了解基层情况,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掌握领导工作方法,与群众打成一片,在与群众接触中学习本领。


  二要“传下去”,建立干部代际之间的传帮带机制。年轻干部应当多向老同志学习,既要学习他们的业务知识,也要学习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基层政府应当多组织与基层年轻干部座谈,与所帮带年轻干部谈心谈话,提升年轻干部队伍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新老干部的传帮带,形成培养干部的顺畅机制。


  三要“立起来”,年轻干部要敢于应对风险接受挑战。对于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一方面要让他们经受重要岗位、关键工作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锻炼,探索出一条选派中青年优秀干部培养锻炼的新途径。(作者: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刘超)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