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份“整村出列”的驻村扶贫答卷——记颍上县南照镇卜林村第一书记

戴瑞

编辑部

发布日期:2020-06-16

作者:

浏览次数:10558

  5年多时间,带领247户、580名贫困户脱贫,村集体收入由2014年初的9千元达到现在的45万余元;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2.2%下降至目前的0.06%,并在2016年底实现整村“出列”。这份亮丽的驻村扶贫“成绩单”,出在省交通控股集团扶贫干部、颍上县南照镇卜林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戴瑞的“扶贫答卷”。


  南照镇卜林村,是颍上县7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时全村无生产性企业,集体经济基本无收入,村民土地较少,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轮种,种植单一,贫困发生率较高,村组道路泥泞,村民精神状态不佳,贫困人口无发展意愿,属经济欠发达行政村。


  2014年10月,省委组织部选派第六批帮扶干部驻村开展帮扶,戴瑞被省交通控股集团派驻到卜林村任党总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戴瑞紧密团结村“两委”干部,通过理思路、定计划、抓党建、引项目、促发展,将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致富村。


  “没见过这样的书记”


  戴瑞刚到卜林村时,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多希望,有的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一个在大企业工作的年轻人,无非是来镀镀金的”。然而,这些冷言冷语并没有影响戴瑞为卜林村谋发展的热情,反而让他更加冷静。他坚信,“健全的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个贫困的卜林村早晚会实现蝶变。

●戴瑞在贫困户张涛家宣传扶贫政策


  于是,在驻村的两个月时间里,他每天拿着小记录本,家家走户户过,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确定了以“村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为原则的工作机制,从贫困户申请、小组提名、代表提议、票决、公示、审核等程序对贫困户进行把关筛选,通过对全村贫困户反复摸排、了解,全程实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精准识别每户致贫原因,确保上报信息准确无误,全面完成全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把全村人员进行分解,按五保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进行分类,为每户订制一套完善的扶贫台账、脱贫计划、帮扶措施。他用行动证明了要帮助这个村子摆脱贫困的决心,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卜林村南靠淮河、北靠润河,沿河湾土地较多且高低不平,每逢下雨下雪就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2015年,戴瑞向县农委、供电局等部门协调解决扶贫资金90余万元,以村中心庄以北千亩良田为依托,把2000米水泥路纵横交错修到田间、1000米高压电网架设到地头;集团公司资助项目资金60万元,拓宽及硬化道路1500多米,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村内沿各村庄水泥路全覆盖,惠及群众达4987人,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并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村级招商引资提供有利条件。修路期间,戴瑞只要不走访,就泡在工地当小工,帮着干些杂活。路修好了,大伙一算账,村里整体节约了近7万元。就连工地上的包工头都对戴瑞沉下心来干实事的态度表示肯定:“没见过这样当书记的,他和我们一起干活,不嫌脏不叫累,就和我们一个样儿”。


  “他心里装着我们哩”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戴瑞和村“两委”班子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的思路,在全村实行“党建+脱贫攻坚”计划,每月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中心广场播放露天电影,为村民普及安全、禁毒等常识,逐村庄召开扶贫夜校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每季度组织召开工作座谈会,跟进帮扶进展,商议下一阶段帮扶重点,把“抓党建”和“促脱贫”有机结合,做到带着亲人感情扶贫、带着问题导向扶贫、带着责任担当扶贫。


  蔡庄村民黄作芳,丈夫2013年因病去世,两个孩子均在上学,家中仅靠4亩田地维持生计,头顶上的危房一到刮风下雨总要修修补补。戴瑞第一次到她家就拿出300元钱给黄作芳,并将黄作芳纳入贫困户范围,为她申请了低保。通过与村领导班子协调,黄作芳被安排到镇工业园区务工,每月收入2000元。两个女儿在2014年底被推荐到颍上县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后也都参加了工作。2015年入夏的一个深夜,天下起了罕见的暴风雨。劳累一天、已经休息的戴瑞,想起了黄作芳家的危房,二话没说直接冲进暴雨中,到黄作芳家里时,已是全身湿透,直到为她安排好住处,戴瑞才放心地回去换身干净衣服。此后,戴瑞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危房改造项目新建了100余户房屋,解决了全村贫困户无住房的安全问题。2015年底,在集团公司投资修建的水泥路边,黄作芳家新建了两层楼房,全家年收入已达8万元。2016年底,黄作芳还在自家门前开起了“家家乐便利店”,顺利实现了从“政府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脱贫过程。她感叹地说道:“我们家能有今天,多亏了戴书记呀!”如今村民一提起戴瑞,总会先说上一句:“多亏了他”。


  在戴瑞的协调下,省交控集团从支持基础建设、改进改善民生、壮大集体资产、帮扶危房改造、开展慰问助学等多个方面对卜林进行精准帮扶;先后修建张庄水渠1500米,打通出庄水泥道路11条,新建村级“扶贫车间”1座,利用帮扶资金入股养牛场及“一村一品”产业种养殖基地,修复中心村水毁灌溉渠800米,修建跨渠涵6座和生产用桥12座,援建危改房20余处,建设中心村贫困户集中安置房项目等基础设施,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0余万元。一个个厂房的落户,无不凝聚着戴瑞的心血和汗水。从技术指导到打开销路,他做到了结对帮扶全周期、问题解决全方位。


  如今,该村村民生活蒸蒸日上。全村11个自然庄农网线路全部改造更新、村民户户通自来水、村庄有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初人均3580元增长至目前的13200元。


  “我们就是想留住他”


  “路修好后,牛好卖多了!”2017年9月,脱贫户夏金海卖了自己养殖的第一批肉牛,获得了近16万元的销售收入。这两年,通过发展壮大,老夏养殖场牛存栏量已近50余头、生猪100余头,年纯收入近20万元。谈起摘穷帽的经历,夏金海说,“真是多亏了戴书记哩。”


  2014年10月,戴瑞刚到村里不久,他发现,别人家一天三顿饭,老夏家天天两顿菜煮面或者白米粥,还经常缺粮断油。老夏妻子患有很严重的心脏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常年吃药治病花费很大;两个儿子一个成家一个未成家均在外省务工,还有一个孙子需要老夏照料。家里小的小,病的病,日子过得很苦,吃顿饱饭、过个好年都是一种奢望。


  一时间,尽快帮助夏金海脱贫成了戴瑞的牵挂。得知老夏以前有过养牛经历时,戴瑞认为,老人常年养牛,有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没有资金、无法扩大规模。2015年初,戴瑞协调镇农商行,由村里为其信用担保申请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盖了两间牛舍、购买两头母牛,又帮助其申请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义务教育扶贫、发展产业奖补等一系列帮扶措施,老夏一下子就忙了起来,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脱了贫。

●指导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


  2015年农历年三十一大早,夏金海就给戴瑞打电话,让他赶紧来家里。戴瑞以为老人有什么难处,一推门忙着急问什么事?老大爷说过年了,要请他吃碗饺子。戴瑞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但又不忍打扰,忙摆手致谢,大爷却说道:“我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请干部吃饭,不吃可不行”。面对老人的热情,戴瑞陪着老人吃了这顿令他难忘的年饭。此后,逢年过节,他都先陪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然后再赶回老家和家人团聚。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大小事务村干部都愿意找戴瑞商量,村民遇到问题也都愿意找戴书记说说,听听他的见解。2017年10月底,戴瑞在卜林村的任期就要结束。越临近这个时间,村民心情就越矛盾。大伙商议,能不能像当年小岗村民一样,按下红手印,留住好书记?黄作芳就曾开玩笑似地对戴瑞说过这番话,戴瑞当时是笑着回答的,“不走了,等你们都脱贫奔小康了我再走”。


  2017年底,戴瑞三年任期结束时被当地干群强烈要求留任,戴瑞真的不走了!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戴瑞曾获得安徽省交通运输厅2015-2016年度“文明职工标兵”、安徽交控集团第二届感动交控十大人物、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安徽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扶贫助困类提名奖,阜阳市“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最美帮扶责任人”,颍上县“优秀选派干部”、“敬业奉献好人”、“选派帮扶干部优秀标兵”、“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最美帮扶人”,南照镇“十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帮扶责任人、“最美帮扶干部”等荣誉称号,2015-2019年连续五年在颍上县驻村干部年度考核及第六批选派驻村干部任期考核均被评为“优秀”,驻村扶贫事迹先后在央广网、人民网、光明网、光明日报、安徽日报、中安在线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