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综合施策斩穷根精准发力助脱贫

颍泉区行流镇宋湾村驻村扶贫工作队

编辑部

发布日期:2020-05-27

作者:

浏览次数:11442

  省民政厅扶贫工作队于2017年4月进驻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宋湾村,迄今3年整,在驻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村“两委”,紧紧依靠全村广大群众,扎实推进以加强党建和精准脱贫为中心的各项工作。2018年,工作队被颍泉区委授予“先进驻村扶贫工作队”称号。2019年,被被省委组织部等4家单位联合授予“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抓党建促脱贫


  每一次参加完村党总支活动,大杨营自然村83岁的老党员赫思兰都会拉着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代祥华的手说:“你们来了后,支部活动正常了,我这个老党员总算又找到组织、找到家了……”像赫思兰一样,村里还有不少党龄40多年、50多年,甚至60多年的老党员,党总支建设的加强,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增强,他们纷纷表示要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


  工作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及阜阳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聚精会神抓党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抓班子,增强凝聚力。驻村后,工作队3人及时将组织关系转移到村党总支,队长兼任第一书记。2017年7月,根据脱贫攻坚的需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对村党总支主要负责人及时果断地进行了调整。2018年4月,顺利完成了村党总支委员会的换届改选,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热心村级事务和群众公认、组织认可的标准,选举出新一届党总支书记。二是抓学习,增强战斗力。组织全村89名党员,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圆满完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7年以来,共组织脱贫攻坚集中理论学习36次、专题党课8次、实地教学3次。通过学习,党员有了精气神,先进性、纯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论述,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党员,成为我们脱贫攻坚的思想引领、精神旗帜。三是抓制度,增强公信力。严格实行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坐(值)班和请(销)假制度,严肃做好党费收缴工作,及时开展与工作后进党员的谈心谈话工作,多渠道增强村党员干部的集体意识和执行力,带动脱贫攻坚工作领域的执行力显著提升。始终保持对村“两委”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2017年以来,共协助开展扶贫资金专项审计3次,村级扶贫领域易发、多发的隐形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坚持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每月为当月入党的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党总支联系党员群众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先后与省民政厅机关党委所属5个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学习借鉴省级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


  解民忧帮脱贫


  王庄自然村的贫困户杨大青,30岁还不到,2016年出车祸,抢救后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是一直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吃药、康复,并且欠下了巨额债务。妻子张福丽一个人拉扯2个年幼的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工作队得知情况后,与村“两委”一起研究解决方案,制定了五条措施,为其办理医疗保障和教育资助,减少开支;办理低保和残疾补助,增加社保收入;安排一个公益岗位,增加就业收入;支持发展特色养殖、办理小额贷款,增加产业收入;联系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工作队每次走访,张福丽都会噙着眼泪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工作队,要不是你们,我们这一家咋过啊……”像这样的贫困户,村里还有很多,比如杨寨自然村的聋哑妇女杨翠珍带着两个年幼孩子,宋湾自然村的余慧生完孩子后瘫痪卧床,亓楼自然村的杨恩慧尚未成年就遭遇了父亲患癌去世、母亲离家出走的重大生活变故,大杨营自然村的袁敬慈父母离异后与奶奶相依为命……对于每一个贫困户,工作队都是想方设法为其安排精准帮扶措施,帮助他们与命运抗争,摆脱贫困。

●工作队在走访贫困户


  工作队驻村以来,坚持走访和工作调研,及时掌握贫困户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致贫原因精准安排帮扶措施,不折不扣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社保兜底等增收政策和保障政策。截至目前,全村只剩下3户9人待脱贫。作为贫困村,宋湾村已于2017年顺利“出列”。


 兴产业带脱贫


  宋湾村地处皖北平原,西、南、东三面被沙颍河和茨淮新河环绕,土地平坦肥沃,但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一麦一豆为主,每亩地年收入只有五六百元。所以,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发展产业。


  工作队驻村后,在第一时间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村民种植习惯,将蔬菜种植和加工确定为宋湾村的特


  色产业。在工作队的多方争取和积极推动下,宋湾村在2019年上半年成功建成占地面积70多亩的标准化扶贫蔬菜大棚,作为村集体资产对外出租开展蔬菜种植,逐渐建成为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在2019年下半年又成功引导原有的一家菊花种植驻村龙头企业转型新成立了安徽省安润蔬菜加工有限公司,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00多亩、蔬菜深加工设备总投资达到1000余万元。从种植到加工、从生产到销售、从仓储到物流,宋湾村的特色产业基本成型;租地有租金、打零工有岗位、搞种植有示范、壮大集体经济有来源,宋湾村特色产业的带贫效果越发明显。2019年以来,宋湾村蔬菜种植和深加工产业园区共吸纳40余名贫困户就近打零工,共带动30余名贫困开展蔬菜种植,每年为村集体产生的租金、分红等收益将近20万元。现在,经常可以听到贫困户开心地说:“以前自己种地,累死累活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把地租出去,不但有租钱,还能到地里打零工。每亩地一年1000块租金,光是地租就超过了原来的收入……”

●第一书记代祥华和贫困户在村扶贫蔬菜大棚里劳动


  俗话说“锅里有碗里才会有”,脱贫攻坚必须要壮大集体经济。工作队驻村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经过近3年的努力,2017年村集体收入11.32万元,2018年收入12.54万元,2019年收入21.53万元,2020年预计收入3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宋湾村“两委”更多、更好为民办事、提供公共服务等提供了资金基础。“年产值力争达到500万元以上,提供给贫困户的就近就业岗位力争达到50个以上,带动贫困户开展蔬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100亩以上”,这是工作队会同宋湾村“两委”定下的宋湾村扶贫蔬菜产业园区2020年度发展目标。“扶上马,送一程”,工作队一定将产业扶贫之路走稳、走远。


 强基础助脱贫


  “要想富、先修路”,说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性。工作队驻村以来,大力改善村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017年,推动改扩建宋湾水厂,包括贫困户在内,全村每一户都通上了自来水。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村内农村电网改造。2018年,联系省金汇基金会捐赠30万元,在村内南北走向主干道安装110盏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晚出行。争取财政资金新建成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条件明显改善。2019年-2020年,积极配合颍泉区政府在宋湾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1646万元。项目具体内容包括维修供水管网5538米、铺设排水管道2750米、新建和黑化道路13355米、清淤沟12100米塘8口、配套和维修桥涵20个、清运淤泥和垃圾10000立方米、新建文化广场一处6095平方米和景观绿化25000平方米、整治杆线50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10盏、新建宣传和导引标牌若干。目前,宋湾村硬化道路实现了“户户通”,太阳能路灯实现了自然庄全覆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不少村民都骄傲地说道“虽然我们住在村里,但我们已经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啦”。


 建机制稳脱贫


  “你们回去后,我们怎么办啊?”,无论是村“两委”还是贫困户都向工作队表达过这样的疑惑和焦虑。也许,村“两委”和贫困户的话语里其实有几分的客气,但是工作队却是真真地听到心坎里去了。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宋湾村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工作队自2017年实现“村出列”脱贫目标以来就开始了谋划和探索。2018年、2019年,工作队对内深入征求贫困群众、普通村民以及村“两委”的意见建议,对外专程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经验,最终在反复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推动开展村民互助明确为宋湾村解决相对贫困的重要工作手段。


  在驻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于2019年7月成功推动设立起宋湾村救急难互助基金,并配套制定了《宋湾村救急难互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启了实现稳定脱贫的探索之路。一是村民自筹。村委会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捐款、社会捐赠等方式自筹设立“救急难互助基金”,独立于现行各种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运行,起到“再补充、再保障”的作用。自设立以来,基金已初步筹集资金101660元,成功救助村民30多人次。二是广泛覆盖。宋湾村救急难互助基金救助对象涵盖全体村民,重点聚焦已脱贫人员和待脱贫人员,范围包括因病、因残、因灾、家庭重大变故等各种意外大额支出,最大程度消除各种突发致贫因素。三是民主管理。以村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新乡贤、退伍军人等为主体,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申请审核手续简便,由村民提出申请,管理委员会认定,单次救助事项办理时间不超过3天。四是分层救助。制定单次最低200至最高5000元不等的救助标准。管理委员会确定救助数额后,相关人员直接上门给付现金,达到救助目的,拉近了村民感情。张曙光副省长对此专门批示“作为基层群众治理的形式,宋湾村设立救急难互助基金,不失为有益的探索”。


  驻村以来,工作队克服家庭困难,坚持吃住在村,坚持“一线工作法”,坚持与困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走了许多路,流了许多汗,吃了许多苦,但是,看到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脸上绽放的笑容,这一切就都值了。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