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简介
展馆简介

阜阳市史志馆是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编纂研究、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场馆。自2021年7月1日开馆以来,积极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阜阳地情教育等功能,立足党史教育与地情教育相融合的特色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活动。

先后接待机关团体及社会大众4000余人次,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阜阳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阜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阜阳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X
展馆简介
历史渊源

展厅介绍



阜阳市史志馆分为四个部分,以时间为主线,集中展示了百年来阜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


第一展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从五四运动一声春雷,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阜阳大地上传播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阜阳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经过20多年的英勇斗争,最终赢得了阜阳的解放,使阜阳人民成为新阜阳的主人。

阜阳是安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新思想新文化开始在阜阳传播,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一批新式学校创办,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和省立第六中学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两所。这两所学校均创办于1917年创办,其中三师是现在阜阳幼儿师专的前身,六中是现在阜阳一中的前身。五四运动前后,阜阳六中、三师的进步师生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王允仲,1919年聘任到安徽省立六中任教,他是陈独秀的姨弟,借助和陈独秀的特殊关系,他将陈独秀介绍给他的进步书刊在学校中传播。在王允仲等进步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一批进步青年纷纷外出求学,寻求革命真理,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到上海求学的有张子珍、周传业、周传鼎等;去北京求学的有李乐天、刘宠光;在武汉求学的张蕴华;在广州求学的吕浩汝;在南京求学的齐国庆;到安庆求学的聂鹤亭。

他们是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为阜阳党组织的建立准备了必要条件。

张子珍是阜阳第一名共产党员,1923年秋入党,1926年被推荐到黄埔军校读书,1927年12月在广州起义中牺牲。叶剑英元帅为张子珍烈士赋诗一首:“夜半枪声连角起,广州工农兵举义,红旗闪耀粤王台,君是当年好战士。”

1925年8月,张子珍、周传鼎、周传业创建了阜阳最早的党组织——中共阜阳小组,党小组活动地“淮颍书局”,党小组刊物《阜阳青年》。

展厅中展示了淮颍书局旧址所在地,1924年夏,张子珍在阜阳城内大隅首北创办,现为阜阳古商城南门。

党小组刊物《阜阳青年》书影经恽代英亲自指导,1926年4月15日在上海持志大学创刊,由“四维社”出版发行。虽然只刊发了5期,但是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1926年12月,阜阳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阜阳临时支部。周传业、吕浩汝任负责人,辖城关、行流、插花三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4人。其中,1926年10月成立的行流党小组是阜阳第一个农村党小组。

1927年春,北伐军到达阜阳,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临时阜阳党支部代表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组成国民党阜阳县临时支部。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在阜阳的重要体现。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中国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阜阳大地上爆发了著名的四九起义,打响了安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四九起义爆发后,反动势力惊慌失措,疯狂反扑,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奋起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刚诞生的苏维埃政府被扼杀。这次起义虽历时不久,但它点燃的革命烈火遍燃黄淮大地,在安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这次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胜利真是来之不易。

四九起义失败后,阜阳地方组织和军队组织大部分遭到破坏。但是,阜阳共产党人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依然积极恢复党的组织,坚持白色恐怖下的土地革命。阜阳地区又先后爆发了6次农民暴动,有效震慑的敌人。在豫皖边区桃花店地区,张兰芝等人领导开展了游击战争,支援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战斗,直至抗战全面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军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抗战时期,阜阳地区地处华中腹地,是皖北地区抗战的主战场,以涡河为界被划分为豫皖苏涡北抗日根据地和涡河以南的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新四军、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共同抗日的态势。在党的领导下,阜阳人民迅速汇入全国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涡河以南的国统区,我党主要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当时,安徽省和阜阳各县都成立了“动委会”,“动委会”的主任一般由国民党行政长官担任,副主任一般由共产党人或民主人士担任,如省“动委会”的主任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主任是著名的进步人士章乃器,所以“动委会”实际上成是国共合作抗日的组织形式。

1939年5月,中共豫皖边省委派组织部长周季方到阜阳城,在“政一队”党支部的基础上,组建中共皖北特委,实现了对全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特委机关驻阜阳抗战中学。特委机关报《淮流》。阜阳抗战中学就是现在的阜阳一职高,于1939年1月创办,著名进步人士任崇高担任教务主任。抗战中学成为皖北地下党的活动和指挥中心。

1939年底至1940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皖北特委也转移到涡北重建,1940年1月,中共阜临太中心县委成立,专门领导国统区阜阳、太和、临泉等县党的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日均曾先后三次对阜阳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给阜阳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三次进攻都未能攻占阜阳城,所以至今阜阳还流传着“日不过颍”的说法。

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日军将侵略魔爪伸向阜阳,第一次对阜阳大规模进攻,先后攻占亳州、涡阳、蒙城等地,并对阜阳及周边地区狂轰滥炸。仅1938年5月日军就五次轰炸阜阳城,现在阜阳一些池塘就是当时炸弹炸出来的弹坑。在这次进攻中,周元将军率部在蒙城保卫战中英勇抗击日军,周元及2000余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是1941年1月底到2月初,沿蒙城、太和、界首一线向西进攻,太和关集渡口阻击战、双浮阻击战、界首张大桥阻击战都是这一时期发生的。

日军的第三次大规模进攻是1944年春,沿凤台、颍上进犯阜阳。廖运泽指挥阜阳保卫战(阜颍战役),在十八里铺击退日军进攻。

看完正面战场,再来看豫皖苏涡北抗日根据地的情况。1938年9月30日,彭雪枫新四军游击支队373人誓师东征,经过西华会师、白马驿整训、1939年元旦过后,进入豫皖苏边区,在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西、涡河以北地区纵横驰骋,创立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游击支队先后发展为新四军暂编第六支队、第十八集团军第四纵队,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为师长并暂兼政委,张震为参谋长,萧望东为政治部主任,全师14612人。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是一片平原抗日根据地,在实践上证明了毛主席提出的“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是完全可能的”这一论断。

新四军四师主要领导有司令员彭雪枫和参谋长张震,第二任师长张爱萍,豫皖苏边区党委书记吴芝圃。1939年11月6日,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到达涡阳县新兴集,检查指导游击支队和豫皖苏边区的工作,有力推动了根据地政权建设、军事建设、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教育建设。

展厅中展示了著名的彭雪枫的“三件宝”:骑兵团 拂晓报 拂晓剧团。彭雪枫1944年9月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牺牲,是抗战时期我党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毛主席等人的挽联中称其是“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解放战争时期,阜阳地区是人民解放军中原逐鹿的重要战场,阜阳的解放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人民解放军曾三次攻打阜阳。

1.豫皖苏军区部队首克阜阳。面对国民党军的围攻,豫皖苏军区部队转入外线作战,于1947年6月25日三下沙南首克阜阳城,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这是豫皖苏军队司令员张国华和攻克阜阳的相关报道。

2.陈粟大军转战豫皖苏再克阜阳。1947年6月到9月,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三路大军呈“品”字形阵势,互相配合,相互支援。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1947年10月1日,陈粟大军解放界首、攻克太和县城,3日,攻克临泉县城,12日,攻克阜阳城,14日,攻克颍上县城,阜阳城第二次获得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有两位阜阳籍战斗英雄。王克勤,安徽阜阳县人。1947年7月10日,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是我军著名的战斗英雄,曾创下一个人消灭232名敌人的壮举,先后9次功,他创立了“思想、技术、生活三大互助”被全军推广,被称为王克勤运动。王克勤牺牲后,刘伯承元帅悲痛不已,说“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

马思进,太和人。1948年7月,在豫东战役邱屯战斗中牺牲。后被追认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其生前所在的4 连5 班被命名为“马思进班”。

3.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三打阜阳。1947年12月21日,刘伯承率后方指挥所到达临泉县。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率前方指挥所与刘伯承在临泉县以南韦寨会合。4月4日离开临泉,刘邓驻临泉县累计88天。刘邓大军在临泉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战略决策,创造性地执行新区政策,对阜阳地区及中原地区解放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加快全国的解放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48年春,为配合洛阳战役,刘邓发起阜阳战役。这次战役虽未能攻克阜阳,但是达到了调动敌人的战略目的,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948年7月,随着阜阳周围县城相继解放,阜阳守敌弃城而逃,阜阳城从此回到人民的怀抱。

阜阳全境解放前后,阜阳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支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全面恢复和发展工商业及教育文化事业,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陈毅在淮海战役胜利后曾深情的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时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根据中央《关于在全国解放区行政管辖省县原边旧界的指示》,原阜阳专区所属部分归还原建制。1949年3月,中共阜阳地委、专署成立,辖阜阳、蒙城、涡阳、亳县、太和、临泉、颍上、凤台8个县委、县民主政府和界首市、阜南工委。这是阜阳首任地位书记王光宇。


第二展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后,阜阳人民在短短的几年间医治了战争创伤,建立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之后,阜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展了艰辛的探索。

阜阳解放后,各级党组织系统和各级人民政权相继建立,领导人民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开展了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的斗争、“三反”“五反”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组织开展了伟大的治淮斗争。

展厅中还有解放初期的太和县委、县政府旧址。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阜阳地区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运动。据统计, 仅1951月年1至8月,就有18889名青年人应征入伍。图为1951年5月太和县城关区人民热烈欢送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消除了一部分人的“恐美”思想,极大提升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有力地推动了全地区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1950年10月到1952年8月,阜阳地区土改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斗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铲除了封建剥削的经济基础。

1950年7月,淮河发生特大洪水。在毛泽东提出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阜阳人民投入治淮会战,取得了治淮的阶段性胜利。据统计,当时有57万民工投入治淮会战,约占全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有287万人参与了治淮,约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

1957年,阜阳“一五”计划完成,这是“一五”建设成就数据统计表,如粮食单产提高了近一倍。

1956年9月到1976年10月,阜阳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道路开展了艰辛的探索。虽然历经曲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农业方面:大修农田水利,在抗洪和农业灌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图为临泉单桥河网形成。

工业方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革新。图为1958年11月太和县机械厂制造的电动大钢磨。

科技方面:“大跃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1958年5 月,阜阳县胡庙小学教师姚燮昌、李继英成功制取自然沼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阜阳农村烧饭燃料缺乏的问题,受到了省委和国家部门的重视和推广。

卫生方面:在全国“大跃进”的热潮中,全国大规模开展了除“四害”为中心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界首县提前实现“四无”县。

文化方面:安徽电影制片厂将阜阳梆剧团著名演员顾锡轩主演的《寇准背靴》拍成戏曲艺术片,先后在全国各地上演,受到了文艺界的好评。图为《寇准背靴》戏剧连环画。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70年10月1日,睢阜铁路通车,结束了阜阳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1971年,茨淮新河开始建设,在以后的阜阳地区抗洪排涝及阜阳城市的供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图为茨淮新河建设工地。

1975年8月,阜阳发生特大洪水。图为阜阳军民抗击75·8洪水,组成水上长城。

陈修文烈士,安徽太和县人。1971年,识破林彪反党集团分子出逃阴谋,调转机头返航,迫降时在与叛徒搏斗中弹牺牲。1978年12月7日,被授予“忠诚战士”的荣誉称号。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阜阳地委带领全地区各级党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图为群众揭批四人帮,开展党的路线宣传政策宣传的场景。

1977年8月,高考恢复后,阜阳出现了报考热潮,出现了父子、师生、兄弟共同报考的情景。图为界首中学学生欢送老师去高校深造的合影。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8月,阜阳地委召开全地区宣传工作会议,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全面拨乱反正作了思想准备。


第三展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阜阳人民砥砺奋进,经济实力与日俱增,社会发展成就巨大,颍淮大地旧貌换新颜。

1978-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80年底,阜阳地区所有生产队都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这是当时农民驾马车交公粮的场景。

1982-199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党的十三大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这一时期,我们阜阳探索出“阜阳乡镇企业发展发展模式”,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1987年中央5号文件《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提出“有计划地建立改革试验区”的意见,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阜阳农村改革试验区就是其中之一。阜阳农村改革试验区在乡镇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方面开创先河,探索出了“阜阳乡镇企业发展发展模式”。这是1984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在阜阳考察青年民兵创办的乡镇企业。

这一时期,阜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插花闸和茨河铺闸相继建成,安徽省第一条地方铁路漯阜铁路也建成通车。

1992-2002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6年,阜阳撤地建市,阜阳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阜阳率先在全国推进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行农业税费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1996年9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阜阳乡镇企业学校时高度称赞张贺林这种艰苦奋斗、兴学富民的精神,称他是鲁迅笔下的“中国的脊梁”。

1998年7月,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我市第一家上市企业。

2002-2012年:进入新世纪,阜阳也进入持续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中央领导对阜阳给予了持续关注。这是2008年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来阜阳考察,踏雪走进路边麦田察看小麦长势。温家宝总理曾“五下濛洼”,2010年第五次来到王家坝高度概括出“王家坝精神”,那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也来过阜阳,围绕“十二五”规划贯彻实施和党的建设开展调研。

2011年阜阳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阜阳小丫邓琳琳和队伍获得体操团体金牌,成为阜阳首位奥运金牌获得者。


第四展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11-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阜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2020年8月18日,来阜阳考察调研,到王家坝闸、红亮箱包厂和西田坡妆台实地察看。

习近平总书记说,“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忠诚守护着中下游安全,“舍小家,保大家”的王家坝精神家喻户晓。

在政治建设方面:通过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有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目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经济建设方面:阜阳作为农业大市,粮食连年丰收,总产量连续13年超百亿斤,居全省第一。2020年阜阳市生产总值超2800亿元,居全省第四。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发展纲要》,阜阳被列为中心区之外的四个区域重点城市之一,阜阳正式融入长三角。与此同时,阜阳高铁也正式开通,进入了高铁时代。

在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方面:阜阳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国文明城市首创即成,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生态质量持续向好,“阜阳蓝”刷屏的天数越来越多,我们的城市也越来越美,新阶段现代化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积极投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