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的红色记忆2024-08-28
一支大军两位伟人,一个村庄88天,红色的记忆永远留在了临泉这片大地上,一直激励着临泉人民,也为临泉人的心里埋下了红色的种子。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率领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了拥有2000万人口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实现了党中央经略中原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为了在中原立足生根,刘邓大军选择临泉县作为前沿阵地和休兵之所,在此运筹帷幄,指挥部队作战长达88天,不断扩大豫皖苏解放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临泉儿女留下了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这一珍贵的红色资源。
身为临泉人,对这段历史无比熟悉,在解放战争中,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信念如磐,意志如钢,敢打必胜,勇往直前,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坚定信念,战胜了强大敌人,打下了人民江山,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学习他们忠诚于人民、英勇顽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以及严守纪律的精神。我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以干劲十足的工作态度,以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扎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的服务宗旨落实到工作中,为全县乡村振兴事业,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努力奋斗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终将会实现,完成党对人民的承诺。
-
追忆峥嵘岁月 学习伟大精神2024-08-28
走进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我被刘邓大军听党指挥、勇担大责、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1947年6月,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临泉县胜利会合后,将淮西指挥部设在韦寨镇吴营村,前后共在临泉县境内活动长达88天。
在这里,我看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与敌人的军备差距如天堑,但靠着简陋的武器装备,我们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理想和对夺取伟大胜利的坚定信念。青年干部更要从己做起,保持锐意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坚定理想信念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伟大事业中,做到“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在我”。
在这里,我看到了优良的工作作风。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解放军使用老百姓的物品,每一样认真登记,临走时物归原主,不多拿百姓一针一线。在70年后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已经忘了自己的初心使命,伸出了贪欲之手,最终落得惨痛的下场。青年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唯有永远保持严于律己、清廉自律,才能健康成长、正确成才。
在这里,我看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临泉人民群众为刘邓大军衲布鞋、救治伤员、捐粮捐物,解放军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就是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青年干部要学习这种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永远记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俯下身子、深入一线,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做到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追寻刘邓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2024-08-28
一支军队两位伟人,一个村庄88天,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选择人口众多、给养丰富的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作为指挥中心和休整之地,运筹帷幄88天,这是我对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的初印象。
走进展馆,里面展现的峥嵘岁月让我们心潮澎湃,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当时贫困的生活和险峻的军事环境。当时战士们用来战斗的武器是如此的简陋却在如此险峻的战役中取得大胜利,这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艰苦岁月里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志。战士就是在这里度过艰苦的日子,忍受严寒酷暑,保卫红色政权。
通过解说员解说,我们知道了多数人殒命于战场,但更多的人前仆后继,在挫折、失败、流血面前,革命前辈对胜利仍然充满信心,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了解到红军战士们来到韦寨,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与老百姓们建立了浓厚的鱼水之情。
身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的事业;不怕困难,顽强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凝心铸魂,不忘初心使命,把老一辈革命者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到为民服务的行动中,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争做表率,争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