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胜利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和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十九大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突出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党的威信形象、巩固了全党的团结统一。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深刻阐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意义,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征非常鲜明,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极端重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可以说,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十九大、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领会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制度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关系我国的国家性质,关系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这是我国宪法的规定,也是历史事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也是社会共识。这些规定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和各个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并为长期的历史实践和巨大的发展成就所检验与证明,是正确的的、必须的。
然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历史课题,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运动必须由先进政治力量来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这是根本原则问题,不能含糊和动摇。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从理论上看,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从制度上加以规定和保证;从实践上看,必须从各方面加以落实,不能把原则和规定“悬搁”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看,必须根据客观实际和时代特征,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深化认识、提高成效。
从我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坚持并不断巩固。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不时受到否定、质疑、诋毁,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始终无可替代、无法撼动。同时毋庸讳言,由于我们党在历史上和实践中也曾经犯过错误、出现失误和遇到挫折,以及受西方政治思想和政党理论的影响,无论国内国外对于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存在一些错误和模糊认识,杂音和噪音也一直不绝于耳。这种状况甚至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以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很多地方、部门和单位普遍存在“党的领导弱化”的问题。
有鉴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定力,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极端负责的革命精神和责任担当,以明辨大是大非、排除重重干扰的清醒头脑和高超智慧,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返本开新,旗帜鲜明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千方百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可以看出,对于党的领导,总书记是把它放在首位的,是看得最重的,不仅有许多重申性阐述,而且有大量创新性论述。这些阐述和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等等。这就从根本上廓清了许多认识迷雾,驳斥了各种错误观点,从而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根本就在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坚强领导,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对于党的领导,有一个坚持问题,也有一个加强、改善、完善的问题;坚持必须毫不含糊、毫不动摇,加强、改善、完善必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特别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结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体制机制,不断解决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个重大现实问题和历史课题。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治理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构成,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与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重大论断表明,党的建设同党的领导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从某种角度看,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属于两个层面:党的领导是制度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方向性问题”;党的建设是治理问题,亦即党自身的建设、管理、发展问题——在我们党的话语体系中,就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或新的伟大工程,当前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或“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即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鲜明而自豪地说:“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非常悠久、情况极其复杂的东方大国,建设好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已经为实践所充分证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要把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数千万党员的大党建设好、管理好更加不容易,党的建设的任务必然是越来越繁重和艰巨。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出,我们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文件讲话、要求部署,无论数量还是分量都是越来越增多和加大的。
管党治党不易,从严治党更难,这个不易和更难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上。这其中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我们党作出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概括: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党的建设缺失”在很多地方、部门和单位同样普遍而严重地存在。
有鉴于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正风肃纪作为突破口、着力点来展开治国理政空前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变革。这既抓住了关键要害,又顺应了党心民心,更体现了宏阔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5年来,党中央惩治腐败、正风肃纪的决心和力度之大、成效和影响之显著堪称古今中外前所未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非常丰富、非常深刻,其中贯穿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除恶务尽,绝不姑息”“打铁还需自身硬”“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等等,不仅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蔓延、不正之风,蔓延的不良势头,而且充分彰显了永葆政治本色、坚持清正廉洁的正确价值取向。与此同时,还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加强党的建设,进而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论断并把它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我们说这5年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就包括党的建设方面的难题和大事。有人说,旗帜鲜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亮点。正是因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党的形象和威信,极大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正是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个部署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饱含许多新的思想观点,凸显针对性、系统性、指导性,从而形成了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政策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理论。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既是紧迫的现实任务,更是长期的历史任务,关键在抓、在管、在落实,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都是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都不是轻而易举、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其中关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部署贯彻落实好。
对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应当从更高更深的层面加以理解和认识。具体来说,就是不仅从我们党治国理政与我国改革发展亦即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上,而且从我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联系上、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对比上来理解和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更好把握和运用上来理解和认识。应当看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发展都面临许多问题,人类社会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如何解决问题、应对挑战需要作出新的选择。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采取西方模式,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等等,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基本行不通,在中国更是根本行不通。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才能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才能切实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才能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社会制度作出积极贡献。
基于上述理解和认识,我们需要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作出制度性安排,特别是通过法律法规加以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方式日益丰富、领导水平显著提高、领导作用极大彰显,有力地保证了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同时,形成了一些规矩和成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和规章制度,比如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党组每年都要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写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管家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对于这些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应当从理论上进行进一步的总结,从而把那些实际需要、行之有效的做法更多地上升为制度和法律法规。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在健全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的同时,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融入国家法律法规,融入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在这个问题上,要跳出传统理论和看法的局限,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出发,排除干扰和阻力,增强信心和定力,坚定不移而又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当然也要始终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检察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从而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而不是包办一切、包打天下。
对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应当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和对待。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这是一个明显而简单的内在关联。无论哪个政党,如果不注意加强自身建设,就会失去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早晚都会消亡;无论哪个执政党,如果放松了自身建设,就会失去民心,早晚都会丧失领导能力和执政地位,这是规律和法则。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课题、期望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从而带领人民实现远大理想、创造美好生活。要解决这个课题、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地加强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要拓展和延伸到哪里。也就是说,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
长期的战略任务要以长远眼光、战略眼光来对待,同时要立足实际、立足当前,一步一步地去做去推进,当前就是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去做去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内容更加丰富、格局更加完善、措施更加有力,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充分体现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思想。对于其中提出的许多思想理念和八项任务,我们必须逐条逐项地加以贯彻落实,从而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反腐败不动摇,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努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这是一种态度、一个标志,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郑剑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办公厅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