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人民日报:鼓励揭短亮丑 防止调研“走调”

编辑部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8-04-18

作者:

浏览次数:2541

  “被调研”现象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究其原因,看似是基层工作漂浮、弄虚作假,实则也与调研者态度不端、作风不实,调研方式失当,以及对出现的问题阻止不力有关。

  近些年,一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习惯先发通知或打招呼,要下面做好准备,包括调研的时间、路线、对象及食宿安排等。有的未曾调研先定调,示意下面“按图索骥”,寻找与之相符的依据作为佐证。有的情况未明乱定调,尤其是看了经过精心包装的“典型”、粉饰的“现场”,便大加肯定和赞赏,要求推广这里的“做法”与“经验”。也有的明知看到、听到的有假,却不愿点破,甘愿被牵着鼻子走。

  从基层干部的角度看,其实很多人内心并不愿去做那些糊弄、欺骗领导的事。在一次调研工作座谈会上,一位来自基层的同志道出了个中原委。他说:“一些地方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包装‘典型’、布置领导调研或检查工作的‘现场’,有的甚至将此视为突显政绩、赢得信任和获取上面项目资金支持的‘秘诀’,主要还是因为这样做,往往的确能奏效。而那些说实话、道实情、干实事的,有时却难以进入领导的视线。”这话发人深省。

  刘少奇同志曾说:“要转变下面的作风,首先要看上面的态度,他看你眼色嘛!看你要什么嘛!不转变作风,就不可能了解全面情况。”领导干部在调研中,要想摆脱“被调研”,关键是在端正态度、转变作风、改进方式、严明纪律等方面下功夫。有位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经常采取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到基层调研,了解掌握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在几次会上,他对一些问题的精准发问,使一些作风漂浮的干部如坐针毡,有的因汇报情况不实,当场被拆穿和问责。此事对干部触动很大。为做好工作和防止领导了解的情况自己不知道,大家纷纷沉下身子,察民意、听民声、办实事,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好转。

  “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对没有深入调研却好发议论的人提出的尖锐批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下情,问计于民,为决策做准备。在情况尚不明了的情况下,切忌随意发议论、作“指示”。眼下,诸如不顾客观条件在贫困地区强推蛋鸡养殖而导致群众利益受损等教训,不少都与领导调研不深入、盲目发号施令有关。

  调研,就是为了发现真问题、听到真心话。发现看到的是盆景而非实景,看到的是“魔术”伪装而不是真实情况,就要敢于批评、敢于问责。如果任其欺瞒、糊弄,怕揭穿了面子上过不去,更会助长地方弄虚作假风气。应当承认,基层干部也有报喜不报忧、好讲成绩不愿讲问题的情况,有些人即便讲问题也是奔着项目资金而来。但越是这样,我们调研就越要树立正确导向,定好多谈问题少谈成绩的基调,鼓励揭短亮丑,反对作假作秀,才能保证调研的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防止调研“走调”,这根弦不能松,松了就会反弹。愿各级领导干部深思之,笃行之。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