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基层的5位优秀党员干部,讲述了在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分享了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
支部有力,万事不难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说起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推动村子发展的作用。
村两委干部每天早晨6点准时开晨会研究工作,每月以“一会一栏一纸一单”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规范村庄管理。同时,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施旧村改造工程,经过十几年努力,代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成了村集体年纯收入7000多万元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
“有困难党员冲在前,有利益让群众在先。”王传喜笑着说,“看到群众笑脸,我们心里幸福满满!”
陕西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街道红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秋莲深感,“党员带头、支部有力,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多年前,李秋莲到社区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旱厕改造。在她的带领下,党员和群众都参与进去,半个月后新的冲水厕所建成了。
结亲帮扶,脱贫致富
“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2015年,余静从县城来到安徽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任第一书记,村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让她大吃一惊,她下定决心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余静沉下身子,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方面,提高党组织组织力,让党员与贫困户“结亲”帮扶;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产业,建设综合茶场,建设光伏发电站,种植灵芝等经济作物。2017年,村里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3.8万元,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现在,村民们腰包鼓了,心气儿顺了,笑容更多了。
出了名的“穷山沟”,交通不便、资源有限,怎么脱贫致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龙书伍硬是带领村民,开出了一条致富路。下绣花功夫、搞精准脱贫,成立专业合作社,创建猕猴桃种植基地,带领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开旅馆、卖土特产……如今的十八洞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180元,村集体经济创收53.68万元,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因地制宜,呵护生态
“森林如果没有了,还有绿水青山吗?我们的生活还有发展空间吗?”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巴珠村党总支书记和勋常常扪心自问。
和勋介绍,村里树木多,以前村民们习惯上山砍柴,这样下去林子总会消失。后来,他们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禁止砍伐,并且提倡每个村民每年植树3棵,现在村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8.2%。
和勋还带领群众开发太阳能、沼气等替代能源,解决能源问题,设立党员生态岗,成立巡山护林队。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走出了巴珠生态创建之路。2017年,巴珠村成了塔城镇农户存款最多的村子。
和勋骄傲地说,“我们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