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缺衣少粮到迈向小康

改革开放40年,阜阳人生活巨变

编辑部

来源:阜阳日报

发布日期:2018-05-22

作者:

浏览次数:3616

  从“红芋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到“吃饭讲营养,穿衣讲高档”;从“泥巴房、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到“住有楼房行有车,吃喝穿戴属一流”……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生动地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化。

  在阜阳,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迅速跨过温饱线,向全面小康挺进,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抚今追昔,许多人发出由衷的感叹:40年前,想都不敢想有今天这样的生活。

 一户农家的新生活:“飞”起来了

  “以前住在老村庄里,哪想到今天有这样好的条件。”说起近年来的生活变化,颍州区九龙镇西刘村村民沈红涛连声感叹。

  在绿树掩映着幢幢两层小楼的西刘新村,记者找到了沈红涛家,只见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外,是几十平方米的宽敞小院;隔着玻璃门的屋内,地上铺着光亮的地砖,客厅里彩电沙发,厨房里冰箱抽烟机,洗浴间里整体淋浴房热水器……现代化“装备”一应俱全。闲暇无事,沈红涛还在家里莳弄起了盆花。

  今年30多岁的沈红涛,从小就因家里生活困难,跟着父辈外出打工,四处奔波讨生活。前几年,他和亲朋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始做装修生意,家里渐渐有了积蓄。这不,赶上村里建设美丽乡村,他想也没想就在新村盖起了两层楼房。

  “以前家里缺吃少穿,住的条件和环境都差,跟现在真是没法比。”沈红涛说,原先居住在刘酒坊庄,家里只有3间砖瓦房,出门是泥巴路,垃圾随处扔,水电接不进。现在搬到美丽乡村,有了好的环境,自己才能把家里收拾起来,而且村里还有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各种条件跟城里一样。

  “前几年到乌鲁木齐,要做两三天的火车,现在都是坐飞机了,又快又方便。”沈红涛说。收入水平高了,生活条件好了,农民生活也“飞”起来了。

  一位基层工作者的感受:跟着党的政策走,群众生活有奔头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的40年间,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之巨大,可谓“天翻地覆”。

  “生在平民窝,吃菜园子割;顿顿俩窝头,清汤一大锅……”说起改革开放之初的衣食住行,界首市泉阳镇文化站长王振奎有说不完的话。1968年出生的王振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在农村基层工作,几十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生活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他还记得改革开放前的农业生产:“队长一敲钟,立马去上工;上去磨洋工,地头坐成坑……”

  这段时间,王振奎从自己身边的事说起,创作了大量顺口溜,反映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整修街道又拓宽,路灯明如白昼般”“全镇公路村村通,自来水管扯家中”“新建了几个敬老院,老人幸福度晚年”“工业园内机器鸣,地方经济在提升”“跟着党的政策走,群众生活有奔头”……“我们正在开展走进新时代系列宣讲,这些身边的变化群众都看得到,用顺口溜打竹板的方式说出来,大伙听起来有滋有味。”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曾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使农民生活迅速跨过温饱线,向小康水平挺进。从30年前的破旧低矮、阴暗潮湿的茅草房、土瓦房,到如今宽敞、明亮、样式考究的砖瓦房比比皆是,新颖别致的楼房也拔地而起,成为改革后农村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以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为代表,如今家庭耐用消费品发生了质的飞跃,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手机、小汽车等过去的“高档”消费品,都进入了寻常人家。

  在城市,巨大变化同样有目共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所有商品都是凭证、凭票、定量供应。“以前愁的是买不到,现在愁的是买哪个。”而今,凭票供应与物资匮乏一起成为过去,富足与充裕已是人们生活的常态。

  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到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几个字的简单变化,反映出时代的飞速进步。而今,解决温饱不再是奢望,幸福与美好成为人们对生活的期待。

  “就拿我们镇来说,很多小村庄都办起了文化艺术节,有了农民游园、文化乐园。节目丰富又多彩,群众乐得笑开颜。”王振奎说,生活富裕了,农民也讲起了文明时尚。

  40年改革开放,为“吃饭靠返销,花钱靠救济”时代划上了句号,实现了由贫困向温饱转变,并加速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而今,从穿到食、从住到用、从玩到乐,无不显现出现代生活气息。

 数字见证巨大变化:人均储蓄从6.8元增长到1.8万多元

  记者从市统计局了解到,197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04元,职工人均工资仅502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仅6.8元。

  不多的收入中大部分用于食品消费,农民恩格尔系数为0.71,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6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均居皖北地区首位,近年来年增幅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13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8元,增长10%。2016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18082元。

  40年来,人民生活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改革开放之初,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几乎为零。而据阜阳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6年,全市农户拥有的摩托车电动车、彩电、手机,已达到平均每户1部以上,其中每百户拥有手机244.1部、摩托车电动车128.3辆、彩电113.1台;拥有冰箱85.3台、淋浴热水器53.1台、空调52.4台、小汽车19.8辆。

  城镇居民家庭中,洗衣机、彩电、空调、手机、电动车,也已达到户均1部以上。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3辆、家用电脑67台、淋浴热水器84台。

  看看过去、比比现在,4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在众多人的日常生活里却是沧海桑田。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永不停歇。在点滴鲜活的变化中,人们真切地捕捉到希望、感受到力量,追寻美好生活的脚步更加坚实。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