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省、阜阳市文件精神,结合界首市实际,界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界首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意见》(界发〔2016〕2号),要求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层层抓好落实。用活“对接沉淀三资,盘活沉睡资本;对接土地资源,挖掘增收潜力;对接涉农项目,用足用活政策;对接特色产业,活跃农村经济;对接经营实体,开展有偿服务;对接市场需求,培育知名品牌;对接公益服务,创新管理方式;对接互联网+,拓宽发展领域”等八个对接,选择适宜的模式、类型和项目,因地制宜和开拓创新地发展集体经济,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照外地典型做法,根据资源、区位、产业、特色等优势,界首市总结提炼出“资产盘活型”、“产业带动型”、“股份经营型”、“服务创收型”、“资源旅游型”等切合界首实际的发展集体经济的10种模式,由各村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1.资源开发型。利用没有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养殖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这是目前很多村集体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如:东城街道王刘村平整河边10亩低洼地租赁出去,租金6000元/年;靳寨乡聂马村整理荒废11亩水塘,安装围栏,投入鱼苗,收益1万元;王刘村整理界洪河一段租赁养鱼收益4000元。
2.资产盘活型。对闲置的校舍、厂房、企业用地、水利设施、机械设备等资产,通过承包、出租、拍卖、对换等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如:邴集乡王寨村利用原供销社集体土地旧房屋整修后出租;顾集镇顾集村、大程村项目配套拖拉机进行出租收益。
3.入股分红型。整合利用政府帮扶资金、征地补偿费、结余积累等闲置资金等,通过入股或者参股一些企业,提高闲置资金周转率,增加集体收入,这种形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占比较多。如:邴集乡王寨村入股劲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收益4万;东城街道王留村入股好礼家庭农场收益4万;芦村镇芦村村入股雪丽家庭农场收益7万元。
4.股份经营型。对集体资产、土地等要素相对集中的村,在坚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按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固化股权,按股分红”的方法,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并一次性配置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由农民共同共有的产权制度转变为农民按股共有的产权制度,实行农民变股民,按股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制度。如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暨“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5.产业带动型。对靠厂、近城的村,村集体充分依托业已形成的大型企业或城边产业优势,创建与之相关联的下游配套产业,兴办交易市场、物流公司,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将周围企业或产业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增加集体收入。如:田营镇李能村依托田营工业园区成立了村集体装卸公司,2017年收入22.5万元。
6.租赁物业型。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来发展租赁物业,主要出租不动产。如:砖集镇黄庄村,利用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建钢构大棚出租给种植大户,年收租金12万元。
7.服务创收型。农业发展好的村,村集体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突出服务功能,积极组建种植、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种微利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如:靳寨乡段寨村购置拖拉机、四铧犁及旋耕机深耕土地,年收益6万。
8.特色增收型。顺应电商下乡趋势,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农村淘宝项目,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上线特色农产品,形成“一村一品一店”,通过提供产品品牌包装、统一质量把关等获得集体经济的收益。如:新马镇王寨村依托本地红薯“三粉”加工产品,进行品牌包装销售。
9.抱团联营型。针对地处偏远、立地条件差、村级经济底子薄的村,自筹资金困难,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及建设物业用房缺乏条件,寻找经济效益好的项目难度较大,通过村村、村企相互联营的方式,资金项目统筹整合,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如:光武镇七个空壳村项目资金统一使用发展仓储产业。
10.资源旅游型。具有民俗民间文化、自然资源丰富、农特产品优势的村,依托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和服务,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落,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如:陶庙镇大吕营村依托翰墨文化园,邴集乡邴集村依托桃花节,王集镇彭湖村依托海棠花节,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