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务公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新时代继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阳光工程。2017年11月30日,《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经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同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施行。《条例》出台半年有余,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相继制定了《条例》实施细则和目录清单,党务公开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各地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进度参差不齐,实施效果也迥然不同。推进党务公开工作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新作为,必须深刻领会《条例》颁布的重大意义,认真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
准确把握党务公开紧扣的时代命题。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体布局,其中把制度建设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制度建设要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十九大之后,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出台了关于党务公开的《条例》。党务公开之所以重要,根本上是因为它紧紧扣住了治国理政的一个核心命题:如何监督权力。这个问题是我们党实现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开出了“让人民监督权力”的药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对权力来说,人民就是阳光,阳光就是最好的防腐剂。党务公开的根本目的是让党员和群众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深刻领会《条例》颁布的重大意义。
深刻领会《条例》颁布的重大意义。《条例》对党务公开的主体、内容、范围、原则、程序、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清晰明确规范,为做好党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标志着党务公开工作全面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条例》的出台,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有利于让人民监督权力,促进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目的是探索出实现党的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条例》的出台为新时代管党治党的一切举措提供了制度支撑和基本条件。全党各级各类党组织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党务公开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做好党务公开工作。
认真分析党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中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应当注意到,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党务公开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公开内容尺度不一,有些该公开的没公开,有些不该公开的公开了;公开程序不够规范,有些审核审批的主体和权限不够严格;公开载体不够丰富、方式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务公开的效果;尚未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考核、督促检查等机制。分析这些问题可以发现,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是问题产生的主因。由于没有硬性、统一的要求,党务公开工作容易出现极大的随意性。各级党组织一定要防止和解决好“不想公开、不敢公开、不会公开”等问题,确保党务公开扎实有效推进。
切实推进《条例》在基层落地生根。好的条例不是必然产生好的效果。只有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才能推动党务公开工作取得新成效。一要抓好学习培训,根据各级各类党组织的特点,及时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其正确理解《条例》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二要细化落实举措,结合实际制定《条例》实施细则、编制党务公开目录,并根据职责任务要求动态调整。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党务公开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确保党务公开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四要强化监督追责,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工作报告制度、考核评议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用监督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扎实推动《条例》落地生根。(作者:孙明增,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天津市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