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正午镇张庙村辖19个自然庄、21个村民组,有1396户5866人,张庙村坚持把组织资源、组织优势作为推动力量,实施产业带动、项目支持,有力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以前的年均不足万元提升到了现在的20万元以上。
张庙村有耕地9408亩,其中三分之二进行了流转,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对较多,全村共有1200多名青壮年劳动力集中在江浙一带从事建筑装潢和服装加工行业,这是张庙村的实际情况,也是所谓的“地”“势”。在发展座谈会上,大家经过探讨,最终就地、就势找到发展路子形成共识:
——定向招商,借势、借力、借风,让企业进门安家
一是由组织部门牵线搭桥,引进香港丽达集团安徽丽达制衣有限公司入驻张庙村扶贫车间,村与企业签订年租金6万元的租赁合同,企业自主经营。该公司拥有自主品牌,集服装设计、加工、制造、销售为一体,主要生产外贸服装、企业工装、学生服装,是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后勤装备管理分会会员企业,省教育厅学生装定点生产企业。二是积极协调区扶贫办、电力公司、电信公司、供水公司等多家单位帮助企业解决厂房建设和“三通”问题。三是借助召开扶贫工作调度会的时机,帮助企业展示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发展信心。全市扶贫工作调度会在张庙村召开期间,村里积极协助企业调整设备、培训人员、布置展厅,主动帮助企业招聘人员、购买餐具、打扫卫生,让企业正真感受到村企是一家、到村就到家,进一步增强了进驻安家的信心和决心。
企业上马容易,但是要想让新手尽快熟练操作机器却很困难。很快,工人们的作业水平与快速的生产需要产生了矛盾,工人的数量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全面招工,就地、就近、就业,让工人返乡安心
一是大力宣传。结合扶贫走访,挨庄挨户发放招工简章,做到家喻户晓;利用镇村广播一天三遍播报招工启事,做到广泛宣传;印制宣传条幅在扶贫车间附近和村头路口悬挂,“穷则思变志愈坚、居家就业路更宽,在外打工能挣钱、在家务工更甘甜,看着娃,种着田,一天能挣百十元,……”很快,一幅幅大红标语挂在了村头路口。二是广泛联系。统计村里在外从事服装加工的人员情况和联系方式,分片由村干部进行联系,并介绍扶贫车间的相关情况,建议在外务工人员互相联系、结伴返乡创业。三是接您回家。对于返乡人员有需要到车站接送的,村里提供免费服务、企业给予报销往返路费。很快,村里有40多名熟练缝纫工回到家乡,加入村里扶贫车间的生产之中,企业面临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工人们的脸上也自然地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幸福与喜悦。
企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何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何让工人们更安心地工作?如何让企业给村集体经济带来更多收益?成了大家考虑的新问题。于是,村里做出了一个决定:
——积极配合,互助、互动、互惠,让村企互利双赢
一是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在企业刚入驻扶贫车间时,由于开工比较急速,准备不充分,以至于企业管理人员夜间没处休息,工人们下雨天没处停放电瓶车,中午加班没饭吃,平时上厕所没处去。针对这种情况,村里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房间腾出来给企业使用,下雨天让工人们把电瓶车推到村部大厅里存放充电,把村部的男厕所贴上女厕所的标识供女工使用。同时,积极协助企业改建公厕、改造食堂、修建停车棚,争取帮扶单位支持在厂房门前建造扶贫远教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协调教育部门及时开办幼儿园,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开展互动活动。邀请企业参加由市委组织部发起的扶贫捐助活动,为村小学捐赠246套校服;村妇委会成员主动走进车间动员女工加入妇女组织、邀请车间里的班组长参加村里的妇代会;联合企业在生产中开展“三八红旗手”评选活动,并利用村里远程教育大屏幕广泛宣传企业发展面貌和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积极开展村企互动的文化活动,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精神活力。三是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分红。企业得到良性发展后,为了支持企业能够更好地扩大经营,村里决定将区委组织部帮扶的50万元项目资金以入股分红的形式投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实现稳步推进,互利双赢,促使村集体经济能够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不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