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界首市新马集镇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镇村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全面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中,用脱贫攻坚效果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
聚焦“学”,在真学深学上出实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全镇各级党员干部既是学习员又是宣传员。在学习形式上,利用晚上、雨天或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党员活动室、党小组之家、农民夜校等场地,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拉家常、谈发展、话感想的方式近距离宣讲党的政策,消除了部分基层农村党员看不懂、听不懂出现消极厌学的情绪,让每个党员都能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所收获。在学习内容上,体现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有党的惠民政策、健康脱贫“351、180和1579”政策、低保救助、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有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在学习成效上,党员干部坚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撰写,利用党员干部思想分享会组织交流发言,基层各党组织建立党员学习交流群,融思想教育与精准扶贫为一体。今年以来,依托“农民夜校”和“党小组之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贫政策280余场次,脱贫攻坚政策培训和贫困户技能培训6场次,受训群众5000余人次。
践行“做”,在知行合一上出实招。全镇各党组织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市摘帽”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重精准、抓整改、补短板、促攻坚”活动、“进访惠聚”大走访和“五级书记遍访贫困户”等活动,通过各级走访疏理矛盾问题,不仅摸清摸实掌握了贫户困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了解到非贫困户的所思所盼,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理清了思路、把准了脉搏、解决了困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依托各村自然和传统优势,采取了村集体经济服务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含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老王寨村、马集村两个红薯专业村,申湖村、马集村畜牧水产等发展“一村一品”,基本形成了红薯种、养、加、销一条龙;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的目标,其中自主发展和大户(村集体)带动818户,发放奖补资金232.66万元;山羊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36户,拨付奖补资金10.2万元;落实了托管服务471户,入股名硕园资金188.4万元、分红23.55万元;帮助协调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内流转土地200余亩,从事中药材、西瓜的种植,实现了顺利脱贫的目标。
深化“改”,在查摆问题上出实招。结合上级扶贫领域巡察通报问题、各级大走访活动排查问题以及“讲忠诚、严纪律、立正德”民主生活会前征求意见和自查的问题,分类下发问题整改清单,如遵守党章党纪、按时交纳党费、落实党员承诺、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户和低保户识别退出、“9类重点户”排查、改善人居环境、村基础设施建设、党员带头脱贫致富等问题,由党员“对号入座”进行查找,确保查找问题个性化、通俗化、实际化。为提高广大群众对脱贫攻坚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分类制定入户走访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问卷调查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在贫困户识别和退出方面,深入开展“三册两审一核”活动,每15人一个代表重新对贫困户排查,让群众代表逐户审查,解决贫困户和低保户识别退出不精准的现象;为解决群众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现象,着力进行双基建,硬化村村通道路,入户巷道正逐户修建,沟河塘清理改造初显成效,拆危拆旧和危房改造工程在加速推进。今年以来,修建村村通路5.6公里,入户巷道建设近2万平方米。
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捆绑一起,各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明显,班子战斗力显著增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执行力得到提高。通过进村入户走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剖析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规划、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拓宽致富渠道,为界首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