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根未死群众利益受到侵害
在未获得国土部门备案的情况下,违规占用村组耕地733平方米,建成一座单层钢构建筑。今年1月,枞阳县横埠镇横埠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朱童因非法占地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不久前被公开通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着力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极少数像朱童一样的基层党员干部顶风违纪,侵害群众利益,有的与民争利,有的优亲厚友,有的对群众态度粗暴。
“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损害了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了群众获得感,破坏了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省委党校教授郝欣富说,基层党员干部尽管职位不高,对老百姓来说却是看得见、可接触、能感知的干部群体,老百姓对他们的作风感受最真切,他们的作风会直接影响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看法。
“近年来,我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推出了不少惠民政策和举措,但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作风不严不实,没有把好事办好,群众有意见。”皖北某市民生办负责人认为,必须加强作风“最后一公里”建设。
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作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把责任压实防止出现“递减效应”
五河县出台《关于加强基层作风建设督查工作的通知》,充分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前哨”和“探头”作用,将作风建设监督工作延伸至各乡镇纪委和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盯住重要节点和基层村居、所驻单位等的关键岗位,持续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并严格执行月督查、月通报、月报告制度,切实推进基层作风建设。
抓作风建设关键是抓责任。现实中,往往责任越往下越小、监督越往基层越弱,作风建设出现“上热下冷”的情况。“防止作风建设‘递减效应’,打通作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压实责任。”省纪委党风室相关干部指出,要通过检查考核、督促指导、约谈提醒等方式,把压力传导到基层、责任压实到基层;要坚持“一案双查”,对“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行为的单位,既追究直接责任,又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
治理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要从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起。各地各单位聚焦“节日腐败”“舌尖上的浪费”等,对“四风”顽疾动真碰硬,开展专项整治,努力做到哪里问题突出,专项整治就跟进到哪里。
“责任压实了,基层作风建设就扎实了。”许多基层党员干部深有体会地说。
建制树规矩聚合力净化风气
芜湖县围绕开展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探索建立村级小微权力监督制约新机制,梳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行使的权力清单37条,涉及涉农资金使用等9大类权力事项,做到了“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打通作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让好作风在基层蔚然成风,要注重建章立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阳光村务工程……我省许多地方在整治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过程中,不断探索制度性措施,力求常态长效。
“要完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规范基层权力运行。”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各地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三十条要求的同时,要及时发现总结基层推进作风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固化为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扫清作风建设“最后一公里”上的路障,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净化风气的社会合力。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对作风建设的领导;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担负起监督责任,坚决查处顶风违纪行为;有关职能部门要勇担责任,做作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同时,还要建立立体化的作风建设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社会、媒体等的积极作用,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作风建设再出发,要下大力气根治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党的十九大代表叶太应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向最基层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