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提出,9月底前阜阳大地上不能有一处危房。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截至9月底,8个县市区全部上报整改完结,全市共核查227.2万户农村房屋,排查出的26.8万户危房全部完成整治。其中,19.6万户C级危房全部修缮,7.2万户D级危房全部拆除完毕,1.4万户房屋正有序推进重建。“9月底前阜阳大地上不能有一处危房”的目标基本实现,兑现了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
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危房改造整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今年2月以来,多次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先后开展了对四类重点对象和一般农户危房的全面排查整治工作,分阶段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为进一步摸清底数,以查促改,9月1日起,市委市政府又部署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村危房大普查专项行动,实行“村村过、庄庄过、户户过”的地毯式、拉网式核查,全面掀起农村危房大排查、大拆除、大整治的热潮。
整治以来,各地各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市直抽调了近1200人的核查队伍,从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中抽调8名领导干部任核查组组长,开展市级核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动员了5万余人次的市、县、乡、村干部投入农村危房改造整治工作,广大基层干部奋战在排查整治一线,为顺利完成任务付出了艰辛努力。“基层党员干部勇闯‘深水区’、啃掉‘硬骨头’,在实践中扛起了重活,打好了硬仗,提升了工作能力,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颍上县政府有关同志介绍。
“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全市农村危房改造整治工作,是在全市脱贫攻坚关键阶段作出的关键决策,是建设现代化大美阜阳的生动实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安全住房的期盼需求。”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指出,这项工作体量之大、范围之广、难度之高、涉及群众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必将写入我市城乡建设事业的史册、写入我市脱贫攻坚的史册、写入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史册。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整治,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保障了群众住房安全。通过对D类危房的拆除、C类危房的修缮加固,完善改厕、改厨、保温等基本功能,人民群众住上安全、实用、美观的房子,实现了长久以来的安居梦想。
危房整治中,各地坚持分类施策,只要鉴定为D级危房的,一律拆除;只要鉴定为C级危房的,一律按标准修缮加固。对一般农户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其主动拆、参与修。如阜南县对符合政策新建房屋的,每户补助1万元,对修缮加固的按照标准,分别补助3000元、2000元、1000元;太和县赵集乡探索对五保户、贫困户和独居老人,集中规划、建设“安康之家”,取得了节约土地、节约资金、构建和谐安康邻里关系的效果。
——改善了村容环境。各地积极做好结合文章,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农村“三大革命”、绿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农村变干净了、变整齐了、变亮堂了、变美丽了。以往臭气熏天、脏乱不堪的旧村庄不见了,杂乱无章、私搭乱建的现象不见了,泥泞不堪的村组小道不见了,利用废旧建材建设的小游园、小广场,成为村居中的美丽新风景。结合危房整治,临泉县1990个自然村打造基本版美丽乡村;太和县将危房改造与环境整治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按照每户3000元标准拨付环境提升资金,乡镇统筹用于改善居住环境;颍东区老庙镇利用危房拆除整理出的土地,修建游园广场27个,开挖清理沟塘44座;颍上县建颍乡在拆除危房后腾出的土地全面开展绿化,全乡14个村栽植经果林7000多亩,既有效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又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拓宽了发展空间。各地将拆违拆旧专项行动向基层延伸,整理复垦拆危后的闲置土地,优化利用资源,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土地指标保障。有的地方结合地域特色,留足观光农业、特色养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空间,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支撑。如颍上县整理复垦了7000亩土地,临泉县今年共组织10个批次、4550亩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土地保障。
——促进了乡风文明。各地通过宣传引导、教育说服、法律教化等手段,推进子女积极履行赡养义务,促进了农村“分家”旧风俗向“并户”新气象的转变。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村民的生活习惯、日常行为的文明程度大大提升。
基本实现阜阳大地上没有一处危房,只是农村危房改造整治的阶段性胜利。“房屋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使用时间、使用强度、恶劣气候等影响,下一步要按照‘治理为主,防控优先’的思路,构建常态化、网格化管理体系,持续开展动态排查,做到全程管控,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新出现的D类危房全部拆除重建、C类危房全部修缮加固。”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还将加快实施“一户一宅”D类危房拆除后重建工作,确保10月底前全部达到竣工入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