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阜阳市颍东区人民检察院举行以《家风》为主题的道德讲堂。
全体干警从观看央视纪录片《家风》开始,片中以古代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中国著名家族的家风历史脉络,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中国人超越时代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家风,影响着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曾国藩的家风,其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颜氏家训》。钱氏家族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钱穆、钱伟长的故事,回答了钱氏家族为什么会出那么多院士的疑问。
家风,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颜氏家族把“读书做人”作为家风的核心,把先居家尽孝,才能为国尽忠作为家风的要义。“读书报国”的家风,成就了钱氏家族。“读书修身”,成了新叶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
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家风,是现代家庭教育的渊源与根基。社会就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的,严家教,守家风,后世必昌。
看了《家风》的视频,检察官也纷纷晒出了自己的“家风”、“家训”。未检科青年干警杜丹说:“家是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最大的根,家训也正是这一代代或口头或文字的训诫,孕育了照耀历史的诸子家训。这部纪录片夹叙夹议,巧妙的将名物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新时代的公民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家风是一种传承,从氏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虽然不同,但是从中传递出来的都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控申科副科长李敏说:“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家是标准的贫农家庭,家风非常朴素,总结来说就是“勤俭、诚实、孝顺、宽容”,这些都是从长辈身上看到、感受到的,这几点在我母亲身上体现的非常深刻,从年轻时家庭困难,辛苦劳作一步步带大兄弟姊妹几个,到中年后多年如一日的照顾生病卧床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喊累不叫苦,没有什么大的家国情怀,就是这么朴素简单,我觉得这就是最值得我继续传承的,希望我自己能身体力行,再把这种品德好好教给我的孩子。”
侦察监督科副科长唐甜甜说:“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富养,是家风的培养;作为晚辈,给自己和家庭最硬的底气,是家风的传承。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老实做人,认真做事,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别人,以虔诚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潜移默化地伴随了我的整个人生。特别是我参加工作以后,父母更是告诫我,你接触的都是基层的老百姓,一定要多听听他们的疾苦,在能力范围为多为他们办实事,在单位对待同事要如春风化雨一般。现在,我也是这样教育我的孩子,在学校要诚信做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态度永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们要悉心品味《家风》的内涵,才能逐步感受家风从 “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反求诸己,躬求践行,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
侦监科青年干警孙亮亮说:“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什么样的环境,往往会被这样的环境所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年孟子的母亲之所以要带着儿子三次搬家,就是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实践证明,孟母的做法是正确的,现代的家庭如果无法为子女教育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的话,也要选择一个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由于耳濡目染,自然熏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都不自觉地对子女起着榜样和引导作用。所以有人说: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素养。良好的家风对于社会而言,它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这都得需要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去引导。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家庭成员品德高尚纯洁,那么我们的这个社会大家庭将会变得和谐美满,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聚集强大的正能量。”
姜一帆:“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小家有小家的家风,自幼父母教育我为人行事要崇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做人应当坦坦荡荡。大家也有大家的家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让我们国家在各个时代屹立不倒的精神脊柱,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扬国家风范最好的行为指导,也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遵守的家风。
公诉科青年干警刘慧宇表示:“只有好家风,才能培养出好儿女、好公民,良好的家风是一代代人精神成长的沃土,引导一代代人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构建着一个家族的未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家风中极其普遍的关键词,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国离不开家,家离不开国,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我们要努力把众多的好家风传承下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让美好的家风引领社会新风尚。
公诉科王静说:“我从小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姑姑舅舅都是中国中铁的职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家常常变更,加上爸爸经常在很远的地方建设桥梁、铁路,每次寒暑假就是我开启新世界、拥有一个短暂新家的旅程。这让我很兴奋,也让我从小就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机会感受、认识这个不同的世界。从小到大,父母给予我最大的自由,不仅包括身体上的自由,还包括心灵上的自在,我学过钢琴、美术、书法、舞蹈,没有一样能坚持,他们也不生气,我喜欢旅行,经常外出旅游,他们也全力支持,就连学校选择、专业选择、毕业去向,都任由我做主,这才让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我没有像绝大部分的中铁三代一样去学建筑、学会计,选择从小熟悉的单位和环境,尽管那样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与职业规划,到现在工作、结婚、生子,可以说我的人生一直是完完全全按照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来决定的,我很庆幸我从小就拥有了宝贵的自由。如今我也有了孩子,我希望,可以尽可能的给他自由,带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他尽可能的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无忧无虑的长大。”
侦监科张丽娟说:“该纪录片通过讲述名人典故、风土人情的方式向大家展示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曾国藩的勤与俭到颜氏家族的读书做人,从钱氏家族的读书报国到朱子家训的读书修身,无不提现着一个个家庭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为现在越来越重注子女教育的父母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鉴!”
公诉科杨增祥说:“家风是家庭品德的集中体现,由家庭成员外在行为内化为精神操守并代代传承,成为一个家庭特有的烙印。我的父母文化不高,父亲不善言谈,生活中的点滴集聚成我们家风,他们穿的秋衣有的还打着补丁;掉在桌上的菜父亲总会捡起吃掉;九几年有个霍邱来的工人,全部家当就一床薄被,父亲给他送衣物、找房子,可当他打孩子时,父亲却训斥他,抱着孩子哭了;有个邻居,女方性急嘴快,数落丈夫,唯有母亲的话她爱听,因为母亲给了她理解和鼓励。勤俭、和善、同情心,这些是父母给我一生的财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注重个人修身养德才能培养好的家风,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全社会就会有好的风气,国家进步,人民幸福就会有强有力的支撑。”
专职检委李兵点评中谈到:“家风并不是老古董、旧风尚,背后恰恰是家族或者父母一代为人处世的准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传承下去。”
其实,我们希望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有得体的举止,能够让人留下良好印象。因此,“教养”越来越成为一张无往不利的社交名片。我们也希望培养出成绩好而且有教养的孩子。但是“教养”从哪里来?其实就是从良好的“家教”“家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