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3》专题节目在CCTV-1播映。央视演播大厅观众席搭建在一艘“红船”上,舞台背景为嘉兴南湖。节目通过先进代表访谈、典型事迹再现、嘉宾现场互动、分享入党初心等形式,讲述动人肺腑的故事。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年逾古稀的老党员宋书声说,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把马列主义著作翻译到中国。宋书声是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和传播者,由他主持校订的《共产党宣言》从1964年沿用至今。“整年整夜整日地坐办公室搞翻译,几十年如一日!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党的一个重要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宋书声满怀深情地说,“党为我找到出路,党就是我的家,让我感到更大的力量!”正是凭着这份坚定和执着,宋老才在一个平凡工作岗位上从青丝一直干到白头。
自然资源部下属国测一大队也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成立64年来,大队队员频繁深入西藏无人区、内蒙古荒原、新疆腹地,徒步行程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先后有46个队员为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支英雄大队用青春和生命一次次填补了祖国大地上的测绘空白。2005年,大队年轻队员任秀波在海拔7028米的一号营地上庄重写下入党申请书。“我看到身边的这些党员,吃苦在前,引领年轻一代测绘人一直往前走。我想,要是能是其中一员,那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呀。”任秀波说。“冲锋在前”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这种精神基因已然深深打动了任秀波。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宋书声和国测一大队队员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职责岗位上的“一亩三分地”,淡泊名利、不计得失、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一件“好事”。他们带给我们的是长久震撼和感动。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的翻译和测绘职业,在宋书声和国测一大队队员心眼中,却是值得为之付出全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伟大事业。因为,他们矢志不渝地怀着一颗对党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初心。
信守为人民的承诺
山西临汾大宁县乐堂村乡村医生贺星龙是一名党员,学医之初交不起学费,得益于父老乡亲凑钱供其求学。他学成后信守承诺,“反哺家乡”,在这块贫瘠的黄土地上一呆就是18年。贺星龙从不收出诊费,乐于被穷困患者赊账,几年下来积累了20多个记账本,为此自家垫付10万元医药费。家中生计主要靠种植十几亩地的收入来维持,一年不过两万多元。他明白,不是乡亲们不给钱,而是确实拿不出钱。他找出早些年的账本,付之一炬。贺星龙的妻子原以为丈夫在农村呆了几年就会到县城发展,最终还是被丈夫的精神打动,留下来帮助丈夫。“虽然这几年在村里没有挣下钱,感觉这周围20多个村、黄河边上4600多老百姓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感到,我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贺星龙说。
一个承诺,竟用18年的超值付出来信守,其所诠释的,与其说是贺星龙的“羊有跪乳之恩”大义,不如说是固存其内心深处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初心台上,贺星龙激情表白:“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党组织对我的教育,让我无以回报。加入党是我的心愿,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行动。”
印春荣被称为刀尖上行走的“缉毒神探”,在缉毒战线上奋战20多年,数百次深入毒情最严峻的边境,30多次打入贩毒集团内部,曾只身与毒贩周旋,亦曾用身躯挡在毒贩强行冲卡的车前。2017年7月,印春荣获得全军高级荣誉“八一勋章”。印春荣说,这个荣誉不仅仅是颁授给他一个人,也是颁授给他身后的集体、他所有战友们。将荣誉归功集体,将困难艰险留给自己,心无旁骛,精忠向党,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固有的英雄本色。印春荣与观众分享的初心是“把自己交给党组织,党需要我干啥就干啥”。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节目演播现场请来的两位前沿科技专家,他们的满满自信让人精神振奋。
赵忠贤院士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一生致力于超导研究,促成这项研究从国际“追赶者”到国际“领跑者”。他勉励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做科学研究要有远大目标,安下心来,踏实工作,敢于“啃硬骨头”。“我觉得我做这件事情,它是科学的前沿,如果有突破的话,有很大的运用价值。所以,我觉得应该做。”赵忠贤话语朴实。他将已取得的骄人业绩归功于党的培育和帮助,表示与党的要求还有距离,决心支持党的事业,为党的建设奋斗终身。虚己者进德之基,鲁迅先生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在“不满足”的赵忠贤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得其贤,德配其位”的榜样高标。
“北斗女神”王淑芳也是一位“不满足”者。20多年前,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大四的王淑芳就立志从事北斗研究。北航毕业后,她选择参军,28岁担任北斗设计师,32岁担任主任设计师,参与了两代北斗系统建设,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经过漫长的“筑梦追星”历程,如今的北斗已广泛运用于军事和民生领域,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此时,王淑芳做出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决定转业到交通部做北斗推广工作。“作为北斗元老,如果继续在原有的领域待下去,我的后半生会非常轻松。因为,2007年,北斗已经取得重大的科研突破,国家级大奖扑面而来。”王淑芳说,“离开意味着主动放弃。北斗推广的事总得有人去做,于是我就去了。”走上初心台的王淑芳表示,她在党的培养下不断提高自己,将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奋斗终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赵忠贤、王淑芳具有这种永不满足、乐于进取的工匠精神,才使得我国超导和北斗这两个“大国重器”落地有声,比肩世界科技前沿。
共建富饶美丽家园
坐落在新疆伊犁河谷的盖买村曾是伊宁县倒数第一的贫困村。汉族人李元敏自小生活在这里,和丈夫经营着一家商店,养了80头牛,日子过得很红火。盖买村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村委班子没人敢接。2011年3月,李元敏临危受命,接过这个重担,采用“治软”“治穷”双管齐下方法,大搞乡村振兴建设。其中的“治软”就是治理班子。上任伊始,李元敏就重视班子队伍建设,陆续培养村“两委”新班子,并制定了周详的村干部管理制度,重塑村干部威信。“治穷”方面,通过指导村民种大蒜、种西瓜、养牛羊以及村集体资产收归发包等,短时间内大幅增加村民收入和村财收入,大力进行村集体设施建设,促使盖买村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示范村。李元敏一直被村里人爱称为“杰米拉”(维族语:美丽)。
浙江安吉县鲁家村亦如此,在敢抓敢管的乡贤企业家朱仁斌带领下,从一个脏乱差的小村庄变成了田园综合体。2011年,做生意先富起来的朱仁斌勇挑鲁家村党支部书记重担,那时的鲁家村很穷,可用脏、乱、差三个字来形容。卫生方面,朱仁斌以设置垃圾桶和聘请保洁员方式进行治理,村里缺钱买垃圾桶,朱仁斌就自掏腰包8.5万元垫付。“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老百姓作为实施主体。我们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农户家的围墙立面由村里出钱,庭院内部由农户出钱,这样一来,就不会随意扔垃圾了。因为,大家都觉得,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东西,不能随意破坏。”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的全县卫生评比,原先最落后的鲁家村逆袭为全县第一。为加快发展村民经济,朱仁斌大力倡导家庭农场建设,把美丽乡村变成富饶家园。
当节目主持人问朱仁斌,为什么于2007年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受到三个书记的影响,一是江苏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把一个破旧的村庄变成全国有名的村庄;二是教科书和电影里的焦裕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三是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当省委书记时,曾在安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电视荧屏上一个个质朴的身影、一张张执着的脸庞、一句句真情的告白,向我们诠释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过去的路,我们一起走过,更远更光辉的未来,同样需要我们对标先进、学习榜样,担当奉献,不断前进。(张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