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灵璧县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努力实现贫困户“贷得到、贷得快、用得好、还得上”。
“家门口有了‘拎包银行’,俺们贫困户只跑一次腿,两天贷到款,脱贫致富的干劲更足了。”日前,灵璧县大路乡陈场村金融扶贫服务室里,几位在办理扶贫小额信贷的贫困群众开心地说。
60多年前的淮海战役中,灵璧人民不畏枪林弹雨,奋力支援前线。今天的脱贫攻坚战中,灵璧人民同样表现出英勇顽强的精神。该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落实金融扶贫政策,通过设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网点,创新推广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等模式,扶持贫困群众自主创业。目前,全县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1680户5.3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发挥传统优势,户贷户用自我发展
“没有健全的双腿,靠双手一样也能勤劳致富。金融扶贫让我再一次‘站起来’。”灵璧县渔沟镇磬云村残疾脱贫户宋海军一边说,一边在电脑上接单。
2014年,宋海军因一场意外造成双腿残疾,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了解到宋海军有磬石工艺品加工的经验,就积极帮助他申请产业扶贫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购买了磨具、车床等加工设备。为便于宋海军进行网络销售,扶贫干部又为他购买电脑,帮助他学习网店经营。如今,宋海军足不出户便实现了工艺品销售,每年仅网上销售额就达3万多元,很快摘掉了贫困帽。
“为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我镇利用小额扶贫贷款,为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力求实现稳定脱贫。”渔沟镇党委书记仇索说。
目前,这个镇贫困户获贷率达到45.24%,总获贷809户3658万元。
针对一些贫困户有发展意愿,但苦于没有资金的实际情况,近年来,灵璧县从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现实基础出发,立足当地传统资源优势,从有劳动能力和发展基础的贫困户入手,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着力破解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资金瓶颈问题,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等产业,实现自我发展、增收脱贫。目前,全县贷款贫困户累计选择产业项目1.48万个,其中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模式项目6015个,投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约2.77亿元,占比约51.5%。
为实现贷得到、贷得快,灵璧县完善评级授信机制,实行“631”授信法(即贫困户诚信度占比60%、家庭劳动力占比30%、家庭纯收入占比10%),在保证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大大降低贷款门槛;同时,创新服务方式,吸收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参与,成立评贷委员会,在村级金融扶贫服务室开办“拎包银行”,引入中农信数据管理系统,提高办事效率,确保贫困群众两天贷到款。
政府穿针引线,合伙发展多方共赢
在灵璧县冯庙镇,提起绿康缘蛋鸡养殖合作社,许多贫困户都竖起大拇指说:“它可是俺们脱贫致富的‘大靠山’。”这家合作社有占地70亩的养殖场,饲养良种蛋鸡12万只,每年生产优质商品鲜蛋2000多吨,95%以上产品通过订单销售到大型连锁超市和大型食品公司。
“通过镇村干部的引导,我们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合伙发展。我们做到统一种苗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回收产品,并且为合伙发展的贫困户兜底保障收益。”养殖合作社负责人说,这种合伙发展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的“三缺”难题,同时也带动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实现多方共赢。
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选择难”“经营管理难”“市场销售难”和“怕亏本折钱”等问题,灵璧县充分发挥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联系人的作用,积极穿针引线,引导和帮助贫困户与贫困户,贫困户与一般农户,或与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伙发展,通过“穷帮穷”“富帮穷”,或通过签订订单生产、代种代养、租赁、托管等方式,给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信心,获得技术支持、生产服务和市场“通道”。
今年以来,全县重点摸排具有带贫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1000余家,按照辐射半径3公里的带贫能力,遴选200余家社会责任感较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支持贫困户发展户贷户用产业项目。目前,全县共有3700多户贫困户参与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模式。
鼓励抱团取暖,户贷社管合作发展
“在政府的帮扶下,我通过劳动光荣脱贫。今后,我要携手尚未脱贫的乡亲们共同发展,早日走上脱贫致富路。”在灵璧县大庙乡沟涯村竹制品加工大棚内,正在指导贫困户扎扫帚的90后女孩赵雅丽吐露心愿。
沟涯村有编制竹制品的传统,一些贫困群众通过这个手艺稳定增收。2017年,赵雅丽从灵璧县农村商业银行借了3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作为启动资金,购买原料,添置设备,从事传统竹制品加工,当年便获得纯收益5000元,摘掉了贫困帽。
为盘活村里的传统竹制品加工业,引导贫困乡亲抱团发展,在村金融扶贫服务室的帮助指导下,今年初,赵雅丽牵头成立雅丽竹枝加工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18名贷款贫困群众为社员,实行“统一原料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村金融扶贫服务室与县商务局联手,帮助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培训贫困社员,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这一来,合作社的竹制品销售价格提高了15%,销量扩大了30%以上,入社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贷款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面临原料采购成本高、生产经营管理难、经营利润低等问题,鉴于此,灵璧县根据信贷资金流向和地缘关系,梳理相同产业,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鼓励贫困户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加入合作社或组建合作社。目前,全县共有1300多户贫困户通过户贷社管合作发展获益,约占贷款贫困户的11.3%。
为防范金融风险,灵璧县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风险分担和风险缓释机制,设立了风险补偿金3356万元;创新保险扶贫产品,对接人保财险公司签订了全省“脱贫保”综合保险扶贫第一单,为全县贷款贫困户集中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农产品收入险、第三方责任险、大病医疗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于一体的“一张大保单保险”,充分发挥保险扶贫风险保障作用。
记者手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输血”同时,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才能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真正实现“小康路上不少一人”。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扶贫效果,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灵璧县充分用好金融这一“源头活水”,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扶贫小额信贷“贷得到、贷得快、用得好、还得上”的问题,努力实现符合条件、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应贷尽贷”,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快了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步伐。(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