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成为14亿中国人密切关注的焦点。疫情让7000万江淮儿女迅速凝聚成一股合力。连日来,安徽全省上下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以更加坚定的价值理念、更加高扬的道德旗帜、更加科学的防控措施、更加文明的行为习惯,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新风尚,聚合同心同德的磅礴伟力。
文明是一种气质,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更是一种力量。要打赢疫情防控战,尤其需要摒弃“人人独善其身”的思维,而要具备“人人相善其群”的思想,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人人参与”。显然,要实现“人人相善其群”就需要涵养文明的气韵,让疫情防控既是治病救人、遏制疫情蔓延的过程,也是移风易俗、提升文明素养的过程。为此,安徽全省上下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更好地释放文明的力量,用“徽”常之力破非常之难。
用“徽”常之责,筑牢抗疫“防火墙”。文明抗疫,尤其需要注重农村的疫情防控。面对农村情况复杂,地域辽阔,工作量大的情况,安徽各地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增强村民责任意识,以倡导文明言行的具体行动,为筑牢抗疫“防火墙”出了一份力。“咱村的村规民约真管用,人不随便出门,不扎堆,出门戴口罩!”得知疫情防控知识被纳入村规民约,灵璧县游集镇游圩村村民尤加良竖起了大拇指。在疫情防控中,村规民约也是一种“善治”的方式,更是让文明乡风发挥出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用“徽”常之气,提升抗疫“战斗力”。文化是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它能够通过文字、快板、歌舞、音视频等方式,提振干群的精气神,缓解公众内心的恐慌和焦虑,能够让他们的正气更磅礴。安庆是黄梅之乡,疫情暴发以后,着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迅速谱写黄梅歌《这一场阻击战我们一定赢》,向广大群众科普防控知识,为前线工作者和患者加油打气。丰富的文化生活,不仅仅让疫情防控的宣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入心入脑,更是以这种个性鲜明,情理兼并的方式,鼓舞了抗疫士气,提升了抗疫“战斗力”。
用“徽”常之爱,弘扬抗疫“家国情”。家是国的基础,国的家的延伸。疫情无情人有情,寒风里,一线岗位上的坚守异常地辛苦,他们用自己的“宽肩膀”担起了守护国家和人民的责任,而爱心相守、互帮互助又成了一线最暖的故事。程飞是矶滩乡人,在县城经营一家小餐馆。连日来,他亲自驾车给夜班执勤人员送来干净、可口的热饭菜,并拒绝了执勤同志的付费。他说,“值班人员为了保护我们不受肺炎疫情影响,在这里挨冻受累。遇到困难,我们要共同面对!”在这简单的互动之中,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他们身上透露出的朴实情感,能够感受到群防群控的力量,他们用这种“小行动”弘扬着抗疫的“家国情”。
用“徽”常之力,凝聚抗疫“大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团结各种力量,发挥好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带头作用,凝聚文明力量。“全国道德模范”和县乌江镇卜陈村92岁退休教师叶连平,坚持在村口出黑板报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最美奋斗者”黟县洪星乡红光村金玉琴组织“黟路平安”徽姑娘志愿服务队,帮助农村妇女正确认识疫情、消除恐慌情绪。在安徽这个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他们挺身向前,做好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为抗疫凝聚了强大力量。
当前,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时刻,我们要充分地意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巨大作用,拿起精神文明这个“武器”,担好“徽”常之责,凝好“徽”常之气,用好“徽”常之爱,释放强大的文明力量,助推疫情防控战早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