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吹响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锋号”,全市上下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按照创城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实施八大攻坚提升行动,集中整治老旧小区、集贸市场,新建一批公共厕所、停车场及公共场馆,破解“空中蜘蛛网”“飞线充电”难题……一批惠民利民的好事实事,顺应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要求。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广大市民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如厕不再难
9月10日,颍州区7座新型移动公厕被正式投放到城区各处,缓解了老旧旱厕清零后群众如厕难题。
“近两年,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开展,我们对辖区老旧旱厕进行了清零,除了在规划区域新建公厕外,针对群众确实有需求的一些区域,我们还投放了一批移动公厕。”颍州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张俊伟介绍,移动公厕实行第三方管理,每个公厕都有专人24小时打扫管理,确保环境卫生。
在颍州区南京路与双清路交口,记者看到,新投放的移动公厕共有4个蹲位,包括3个普通蹲位和一个无障碍蹲位。“移动公厕环境干净、没有异味,使用很方便。”出租车司机程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在路上奔波,内急基本在公厕解决。以前公厕数量少、环境差,如厕很不方便;现在公厕干净卫生,不少区域还增加了移动公厕,再也不用开车到处找厕所了。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共改造提升公厕13个,建成移动公厕44个。过去公厕“脏乱差”、出门如厕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买菜更舒心
创建工作开展中,由环境卫生“短板”变成“亮点”的,不止是公厕,还有农贸市场。
走进白衣桥农贸市场,场地宽敞明亮、环境凉爽舒适、菜品干净卫生,诚信经营等主题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以前这里流动摊点特别多,地面坑洼不平、污水四溅,活禽、生鲜区气味难闻。拥挤的环境很容易产生摩擦,有时候买个菜,一天的心情都不好了。”尽管市民常欢欢的家距离白衣桥农贸市场只有几百米,可她有时候宁愿绕远一点去超市,也不愿意挤菜市。
如今,白衣桥农贸市场大变样,门口的流动摊点不见了,路面平整干净,摊位划分规范,管理精细有序,活禽、水产等搬到了二楼,常欢欢成了这里的常客。“买菜放心又舒心,还是家门口的菜市场方便。”
随着创建工作深入推进,阜城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提升的步伐加快,从白衣桥、莲池、二里井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到青峰、辛桥、致富路农贸市场新建……农贸市场内涵与“颜值”的同步提升,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舒心。
小区面貌新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颍泉区泉北社区花苑居小区共有居民1000多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施差、停车难等问题逐渐凸显。
“以前小区设施老旧,环境差不说,车辆到处乱停,导致道路堵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可能消防车都进不来。”小区居民巫燕介绍,最近几个月,小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路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花坛里的花草生机勃勃。“大家维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街坊邻里住得开心,关系更加融洽。”
泉北社区党总支书记胡金友告诉记者,路面坑洼不平、停车资源紧张、绿化景观损坏严重等问题,是许多老旧小区的“通病”。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社区通过“夜话”、走访等方式,收集整理群众意见20余条,大家反映的道路、排水、路灯改造及临时停车场、休闲小广场建设等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以来,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各地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小区的特点和居民意愿确定改造内容,同时积极探索老旧小区“建管结合”模式,确保“建”得好、“管”得好。一大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面子”新、“里子”实,实现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办事少跑腿
硬件设施提升的同时,阜城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等文明服务意识也在不断强化。
颍东区胡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王桂兰正在办理退休手续,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在一个窗口,一名工作人员仅用了20分钟,就办齐了她需要的所有手续。
“现在社区办事环境真的好,我刚在引导台前问了下情况,工作人员很热情地帮我操作办理了。”让王桂兰感到更贴心的是,工作人员叮嘱她,以后家里老人需要办事,打电话就行,社区人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
胡桥社区办事速度的提升,得益于“一窗通办”服务的推行。“我们把原来的多个业务专项受理窗口进行整合精简,在党群服务中心任何一个窗口,群众都可以咨询办理具体事项。同时,我们还优化服务,为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胡桥社区居委会主任陈军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创建促服务,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软环境之一,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等问题,我市大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文明融入政务服务的点点滴滴,着力提升市民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