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构建“大党建” 破解新难题

编辑部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日期:2020-11-26

作者:

浏览次数:8286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是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关键举措,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战略抉择。近年来,我省深入开展“三抓一增强”,即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健全组织体系,提升整体效应——

构建“大党建” 破解新难题

  聚合力,推改革


  建强“动力主轴”


  宿州市埇桥区近年来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全区68家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配备59名街道“大工委”和234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埇桥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通过此举,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阵地共建共用,活动共联共办,信息共通共享。


  我省持之以恒健全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体系,推动树立城市基层“大党建”理念,加速形成聚合态势。全省16个市和所有县(市、区)全部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和社区普遍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形成了上下协同、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2017年以来,16个省辖市委专题研究城市基层党建工作104次,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文件168个。


  厘清边界、转变职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我省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强化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机构和力量,着力在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责职权、充实工作力量、优化工作运行等方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社区赋权减负增效。


  合肥市开展以“减牌子、减事务、减考核,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社区常规性事务精简达60%,涉及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全部取消,切实解决社区过度行政化问题,让社区职责更加明晰、功能更加优化、服务更加精准,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据统计,目前,全省16个市均已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全省244个街道中超过80%的完成了体制改革,83%的街道取消了招商引资任务考核。104个县(市、区)推行了社区专职工作者员额管理,共核定总人数3.6万名、配备3.4万名,普遍参照当地事业单位管理岗相关职级,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


  经费投入机制的建立健全,有力保障了社区的发展。我省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费、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督促各地按照市辖区的社区每年不低于10万元、县(市)的社区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六安市按照社区常住人口规模,确定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最低标准,3000户以下的每年12万元、3000户至5000户的每年16万元、5000户以上的每年20万元。


  破难题,解民忧


  做实“治理单元”


  位于合肥市合作化南路的城市天地小区,建于10多年前,门禁系统老化,时常损坏,居民对此经常抱怨和投诉。社区通过“周末议事厅”这一形式,组织业委会、居民代表、物业服务企业多方协商,决定更新门禁。考虑到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新门禁仍然保留刷卡开门的功能,满足了不同群体需求,受到普遍好评。


  “周末议事厅,架起了党群连心桥。”社区党委书记王国臣介绍,自去年3月实行这项制度以来,“周末议事厅”已成为社区党组织带领群众自治、汇集民意解民忧的常态化平台,破解了不少小区治理难题,化解了民生“痛点”和服务管理“堵点”,社区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如何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一道重大课题。


  党建领航,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各地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切入,探索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发挥党组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适应社会治理的新需要,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全省超半数的社区实现“一肩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达95%,较好保证了党的领导融入基层群众自治。


  “组织进楼、服务进家、协商共治。”为做实基本治理单元,各地调整优化社区网格设置,将综治、城管、信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治理“一张网”,同步加强网格党建。全省社区共划分网格2.4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3.4万名,57%的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将治理触角延伸到小区“神经末梢”。


  以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为重点,我省推动社区普遍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共同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天长市在社区成立“三联办”,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三方协调机制,每周碰头一次,协调解决物业管理难题。


  听诉求,转方式


  延伸“服务触角”


  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鲜明主题。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全省城市党组织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统筹服务资源,有力提高服务质量。全省街道社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结对共建,共有35.8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73.7万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8.6万个。蚌埠市自2013年起,推动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组织近5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走进社区,每年参与各类志愿服务近20万人次。


  各地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培育和引进社区服务、公益慈善、文体活动、专业调处等各类社会组织,优化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行“一站式”“一窗式”服务模式,努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便捷化服务。铜陵市铜官区创新民情工作“收集、分析、办理、反馈、评议”五步法,优化社区党组织服务流程,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目前,全省所有街道社区全部建成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普遍超过300平方米,在居民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站)2565个,筑牢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阵地。桐城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资金,打造标准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个,实行AB岗、全程代办等制度,快速回应群众诉求。


  疾风知劲草。全省城市基层各领域党组织把抓重大任务落实作为试金石和磨刀石,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


  在应对疫情的大考中,城市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党员、动员群众,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复工复产。全省近3万个街道社区党组织和40多万名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累计选派3万余名干部下沉社区,守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第一道防线。


  在今年夏季的防汛抗洪考验面前,党员干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全省街道社区、机关、国有企业等党组织共组建党员突击队等近5000支,积极参与长江、淮河、巢湖防汛救灾“三线作战”,为江淮安澜作出积极贡献。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省城市领域基层党组织倾力服务发展大局,全力落实“六保”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有力助推全省经济运行稳步复苏、稳定转好。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