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坚持“党建引领、村社共建、股份合作”,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资源优势、经营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2021年,三合镇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16万元,更有三星村突破560万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三星村党委书记杨坤山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三合镇党委书记梁峰被授予“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三合镇一跃成为明星乡镇。深入分析三合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主要有四大法宝:
一是党建引领。“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三合镇十分注重对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村集体经济业务培训,有效增强了村干部履职尽责能力。村干部组织群众领头干,解决了村办组织“不会干、不敢干、不想干”的问题,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股份合作。三合镇以股份合作为突破口,对村供销社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指导各村成立了由镇供销社、龙头企业、村联合社三方构成的供销合作社。镇供销社占股35%左右;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占股25%左右;村联合社以集体资金、资产、土地、帮扶项目等入股,占股40%左右,其中村干部和群众合计占股比例不超过10%。村供销合作社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长由村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村集体经济重大项目、财务等须经股东大会决议后实施。合作社把村集体、企业、村干部和群众利益捆绑在一起,年终所有股东按出资比例进行分红,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共赢。
三是项目带动。三合镇立足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村供销社内引外联作用,精心谋划项目、招引项目,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一是谋项目。充分发挥供销社产业类别和经营主体优势,结合各村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科学谋划了一批适合各村发展的产业项目。三星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发出桔梗、香椿种植和蚯蚓、肉牛养殖及粮储等项目,农作物、牛、蚯蚓出售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农作物秸秆用于肉牛养殖,牛粪、垫料等用于蚯蚓养殖,蚯蚓粪又用于有机小麦种植等,每个环节都能产生收益,实现了种植、养殖、生态“三圈”经济融合共生。井孜村瞄准“三农”工作需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施了“一喷三防”、种子农药统购统销、秸秆综合利用、土地复垦、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通过项目和服务获得收益,年收益在18万元以上。二是招项目。遵循市场导向,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将可盘活的办公用房、校舍、沟塘、设备等村集体资产作为股金,大力引进产业配套性强、市场前景好的合作项目,将资源优势、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星村与贵州茅台酒厂签订品牌粮收购合同,带动全镇群众种植了2万亩的优质小麦,农户每亩地年增收700元左右。井孜、三合居委会、新宅、郭寨4个村将扶贫资金集中投入到阜阳市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育苗温室大棚,年收益25万元以上。三是给项目。三合镇将实施的20万元以下工程建设类、基础设施类、环境提升类及劳务服务类等建设项目,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只要村供销社能够满足工程项目质量要求,就优先交给村供销社施工,这样既减少了工程成本,又保障了项目施工进度,为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
四是机制保障。三合镇始终将制度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建立健全了责任、激励及监管制度,努力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一是责任机制。压实村党组织责任,明确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任务,定期开展督查调度,及时跟进村集体经济项目管理、问题调解、发展进度等。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提高考核分值,增强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激励机制。在村级层面,为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村实行了“干部包项目”的制度,项目牵头人除了领取工资外,每月可额外领取一定的项目管理费,年终还可分到3%~5%的项目收益,收益多提成就多,有效的激励使得部分村出现了高学历人才回流现象。在镇级层面,三合镇出台了《三合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设立了7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经营性收入按增速不同给予不同的奖励(其中50%可以用于奖励有功人员,村(居)书记奖励不低于奖励总额50%的20%。)。三是监管机制。三合镇联合组织、农业、财政、纪委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指导组,逐村对折股量化、章程制定、分红比例、档案材料等进行检查把关,指导各村采取村账镇代管、供销社独立建账、年终审计等方式,加大财务管理和村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保障了村集体经济资金的安全。
三合镇将创新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扩大村级供销社网络覆盖范围和经营规模,推动供销社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培育和引进专业技术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镇村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本领和能力,全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