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乡亲们表示问候,对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来信在全省上下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催人奋进,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进一步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扎实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为稳住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压舱石”,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安徽力量。
“是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总书记的回信令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种粮农民倍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全省上下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心和信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近年来,安徽粮食年产能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实现“十八连丰”,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安徽贡献”。今年全省夏粮面积、总产、单产和效益“四增”,特别是实施“按图索粮”,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预计可以让农民增收超过30亿元。
“下一步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部署,激发干劲、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卢仕仁说,将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十四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1亿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00亿斤以上。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各类惠农政策,加大省市县各级粮食扶持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发展优质粮,不断提升种粮效益,让农民多得利;大力扶持壮大各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更好地发展粮食生产。
“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深刻彰显了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是对安徽粮食人的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曹越方表示,作为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必须扛稳的政治责任。“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作安徽贡献。”
曹越方表示,当前,我省夏粮实现“十九连丰”,各级粮食和储备行政管理部门将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决策部署,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切实守住管好“江淮粮仓”。坚持为耕者谋利,全力做好夏粮收购,保障农民售粮利益;坚持为食者造福,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粮油产品和服务;坚持为业者护航,深入贯彻省委“一改两为”工作要求,大力开展行业“双招双引”,为企业提供专业、放心、优质服务,推动粮食和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
抓粮食生产,关键在基层。全省各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农村部门职能作用,高质量完成保障粮食安全各项任务。
“总书记在回信中高度关心种粮效益问题,提出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这将是今后我们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指针。”阜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振华表示,近年来阜阳以提升粮食效益为核心,大力实施“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通过发展优质专用粮,打通供需错位的痛点,破解种粮效益低问题,推动包括夏粮在内的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农民增收。今年阜阳市夏粮优质专用小麦基地达600万亩,占总面积的80%,其中订单生产基地300万亩,初步实现了“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为小麦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汪能武说,六安作为农业大市,夏粮喜获丰收,今年该市小麦生产呈现单产增、总产增、效益增的发展态势。“在夏种夏播生产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让小农户接轨大农业,确保夏种种满种足,为秋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汪能武说。“十四五”期间,六安市将围绕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将达到1820个,全程机械化率85%,助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对于这些殷切期望,我省广大种粮大户反响热烈。
“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谈及这封回信时,当涂县种粮大户、安徽盛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金林说,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以科技创新为统领,坚持走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继续做到产销联农、科技联农、就业联农,通过推出优质优价措施,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推广农业关键技术,优先聘用本地农民等措施,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多种粮、种好粮,反映在粮食生产上,就是要实现“量”和“质”的双提升。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聂桥村种粮大户聂红伟认为,发展优质粮首先要培育优质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示范企业引领作用,提供机耕、播种、机收和田间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措施,带动小农户发展。其次,提供优质品种,坚持订单生产,推进优粮优购。同时,依靠技术改造,提高产量和效益,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增加优质粮油供给;培育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利益共同体,加快小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