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救灾的战场上,过硬的作风体现在逆水而行的每一个脚印里,蕴含在守护群众的每一个细节中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扛牢防汛救灾的政治责任,将防汛救灾视为当前的头等大事,用实际行动筑牢防汛救灾一线的“红色堡垒”。
汛情就是集结号,险情就是动员令。在滔滔洪水面前,各级党组织就是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党员干部就是冲锋陷阵的先锋战士。越是水位告急、险情频发,越能彰显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越是风雨如磐、危机四伏,越要展现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要时刻绷紧思想之弦,保持高度警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人民至上的生动实践,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细化为守土尽责的具体行动。要让鲜红党旗在每一处险工险段高高飘扬,让闪亮党徽在每一个关键岗位熠熠生辉,从火速集结的党员突击队奔赴管涌险段,到日夜坚守的志愿先锋队转移受困群众,从社区网格的敲门排查,到安置点的暖心服务,用“迅雷之势”的应急响应,构筑起守护群众安全的“铜墙铁壁”。
抗洪抢险既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更是一次检验专业能力的“大练兵”。无论是驾驶冲锋舟在激流中搜救被困群众,还是带领突击队员加固堤防、抢修险工,都要以专业高效的硬核实力,将应急预案转化为实战成效,让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洪水的严峻考验。党员干部既要敢于迎难而上、向险而行,更要善于科学施策、精准应对。在监测预警方面,要密切跟踪气象云图、水文数据,运用现代化监测手段织密“天罗地网”,实现风险隐患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在抢险救援方面,要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精通抢险技术,面对管涌、溃堤等险情,能够快速制定“精准拆弹”的处置方案;在物资保障方面,要科学调配救生装备、排水设备、医疗物资等应急储备,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动、运得快、用得好。
防汛救灾的战场上,过硬的作风体现在逆水而行的每一个脚印里,蕴含在守护群众的每一个细节中。党员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一失万无的警醒确保万无一失。对受困的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要开展地毯式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要精心做好生活保障、医疗服务、心理疏导等工作,让临时住所变成“温馨港湾”;对灾后重建工作,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修复、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等工作,帮助群众尽快重建家园,确保江河安澜。从“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铿锵誓言,到“洪水不退我不撤”的默默坚守,党员干部要用“战之必胜”的坚定决心,与群众同舟共济、同百姓共克时艰,让党群干群鱼水深情在风雨洗礼中愈发深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在抗洪救灾一线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