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学会眼睛向下。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才能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工作向上的目标。
现实中,绝大多数年轻干部能够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扎根基层、担当作为,但仍有少数人习惯“眼睛往上看”,把职务晋升与上级认可简单画等号,导致工作重心错位。有的奉行材料优先,汇报材料、调研报告、政策方案里满是“漂亮数据”和“华丽表述”,却不见基层真实情况;还有的下基层时喜欢沿着“指定路线”看亮点,很少走进田间地头摸实情,导致政策落地“水土不服”。
深究根源,既有思想认识的偏差,也有能力短板的制约。一方面,有的年轻干部将个人发展与上级评价直接挂钩,认为只要上级认可、做出让上级领导满意的“政绩”,便能获得提拔重用的机会,从而忽视了群众的评价和实际工作成效。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群众工作经验,面对家长里短的矛盾、复杂棘手的难题时,既不知如何与群众沟通,也不懂如何找到突破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畏难情绪。此外,有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存在“重上级评价、轻群众反馈”“重短期成效、轻长远影响”的问题,不能有力地引导年轻干部把工作重心“向下倾斜”。
把眼睛向下内化为行动自觉,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年轻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中摒弃“重对上轻对下”的误区,明白“权力来自人民、工作为了人民”;要主动下沉走进基层,积极参与征地拆迁、矛盾调解、产业帮扶等一线工作,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的过程中摸透基层实情、拉近干群距离;要聚焦基层工作需求,针对性加强群众工作方法、基层治理技巧、应急处突能力等实用技能学习,在办实事中积累经验。组织部门也要不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让干得好的干部评得好、用得好,以考核“指挥棒”引导年轻干部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积蓄推动工作向上的智慧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