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安徽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以规立德滋养文明乡风

编辑部

来源:安徽日报

发布日期:2018-08-23

作者:

浏览次数:3902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我省注重运用村规民约等社会内生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立下规矩破除歪风邪气

  “同往年相比,今年全村办‘升学宴’场次减少60%左右,直接节约群众‘份子钱’数十万元。”在天长市金集镇草西村,为村民节约如此多份子钱的,是一份全体村民“签字画押”的“村规民约”。

  几年前,与不少农村一样,草西村村民也被名目繁多的“办酒风”所困扰。

  “参加宴席、送喜钱本是正常人际交往,是人们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村民老杨坦陈,小时候参加村里的酒席,随礼多是面条、大米等,送钱也就几块钱。而近几年来,酒宴名目越来越多。有的家庭为“收回”礼金,一年能摆两三次酒,摆完“升学酒”摆“生日酒”,甚至部分村民50岁、40岁也开始办寿宴。

  “如果不随礼,会让大家看不起。”老杨说,他家亲戚朋友多,送了这家还得送那家,这家多了那家就少不得,否则不仅会被“背后说闲话”,还可能得罪邻里亲戚,最终在十里八乡变得孤立起来。

  “如果是至交亲朋,要掏上两三千元,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为躲避人情债,一连几年都不敢返乡。”说到人情债,草西村村委会主任翁修平心里一直疙疙瘩瘩不舒坦。面对愈演愈烈的“办酒风”,村委会一班人陷入沉思,治不治?

  治理,就要破除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传统习俗。尽管天长市早已出台相关规定,治理公职人员大操大办的歪风,但公文能管住公职人员,却管不住乡村群众;不治理,“办酒风”不仅劳民伤财,还耽误生产,家家盘算着“怎么用酒宴赚回几万元‘份子钱’”。

  就在当地村干部觉得两难时,天长市下定决心,以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为路径和抓手,把反对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净化乡村风气等内容融进村规民约,并向全市158个村(社区)全面推开。天长市文明办主任赵森华介绍,该市各村(社区)的“两委”统一组成调研组,深入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家中,通过走访征求民意,逐步统一思想认识,分别召开党员、“三老乡贤”座谈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三堂会审”制定村规民约。

  “厉行节约,反对大操大办……”这份极为简单的“村规民约”,得到草西村村民一致赞同。大家在“村规民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姓名,按上红手印。

  “原先,每年要花上万块在人情礼上,如今每年不到千元。”翁修平说,这份“村规民约”已融入村民血脉中,令当地风气为之一新。

 定分止争睦邻里树新风

  阜阳市插花镇毛桥村人口众多,村里事务繁杂。“许多事情,要反复磨嘴皮子,一不留神就得罪乡邻。”在村党总支书记温良海看来,很多事情都不大,可由于没有“硬杠杠”约束,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乡村长远发展。

  去年初,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毛桥村准备与种植大户签订协议,流转土地建设生态蔬菜基地。可在合同签订时,个别村民表示不理解,甚至宁可独自守穷,也不肯流转土地。

  “过去乡村治理主要靠行政手段,现在村民对这种形式越来越反感。”温良海认为,在处理一些公益事业问题,尤其涉及到要村民出钱出物、调解村里纷争时,靠老办法已行不通,根据村规民约反而效果更好。

  在温良海主持下,村里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就土地流转事宜进行集体评议,通过表决,制定村规民约。表决后,村规民约被印制成小册子,送到村民家中,由当家人阅读签收,签字按手印,镇村两级存档,便于执行。

  有了规矩,少了“刺儿头”。村民老杜遇事总想多要点。过去流转土地时,他家的“价码”总比别人高:“你们600块,我就要800块。”现在,老杜想通了:“让俺沾光,不是有面子,而是脸红。”他不仅退了多要的钱,还成为村里“土地流转代表”,专门找“刺儿头”谈心聊天,成为大家的热心人。在办事依规、解决问题有章可循的治理环境下,当地村民以遵守规民约为荣,以无理取闹、无序上访为耻,淳朴民风逐渐养成。

  我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村规民约作用,把德治教育融入村规民约,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大力褒扬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精神,使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乡村“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

  文化引领弘扬传统美德

  祁门县闪里镇桃源村始建于南宋。在村口,先人设立的“禁赌碑”“放生碑”“禁渔碑”等石碑赫然醒目。“平纠纷、净争讼、知礼仪、忠国家……”这些碑文,不少已被吸纳到当地的村规民约中,至今被当地人口口相传。

  制定并恪守族规家训,是古徽州人传统的治家之道。黟县西递镇西递村将传统美德与乡村德治建设有机结合,依祖制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年度孝顺之星、好媳妇、文明家庭等乡风评选,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歙县倡导村民弘扬好家风,搜集整理出400余条具有传承意义的族规家训,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对照,提炼出有各村文化特色的村规民约,推动乡村治理。

  “提升乡风文明、弘扬传统美德,徽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黄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梳理完善村规民约,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黄山,融入了传统徽文化基因的村规民约由村民参与制定并共同遵守,相互约束,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传统文化研究会等自治组织在各个乡村日益活跃,许多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而群众却不买账的事务,交由熟悉乡风民情的自治组织去张罗,很多乡村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拥有一大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族规、祠规、家规、家训代代相传。省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村民自治,挖掘传承和创新弘扬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优秀风俗美德,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村规民约进一步完善,助推美丽乡村和文明乡风建设,起到以文化人的良好效果。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