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践悟】打破干事创业的“洗碗效应”

编辑部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日期:2019-02-14

作者:

浏览次数:3374

  “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这在管理学上叫做“洗碗效应”。如何破除“洗碗效应”、更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创新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要坚持防减容纠并举,着力构建容错纠错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容错纠错机制的针对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厘清容错与法律、纪律和问责的边界范围

  界限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风险,创新创业也难免出现失误。

  要构建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但改革中的试错应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范围内的试错,而非违法违纪的试错。对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防止混淆问题性质、拿容错当“保护伞”,搞纪律“松绑”,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

  要全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坚守住政治底线、法律红线和党纪高压线。

  综合运用激励、问责和容错机制

  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不敢为”。

  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让容错与激励和问责三者相融互动,充分激发干部想为会为敢为的活力。

  要用激励机制去解决不想为不会为的问题,坚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能力上培养、经验上历练、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特别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只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了,干部的积极性也就起来了。

  要用问责机制去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做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倒逼各级干部积极补短提能,依法主动作为。

  要用容错机制去解决怕作为、不敢为的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对该容错的大胆容错,客观任用,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特别要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绝不让那些敢抓敢管、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受到冷落,绝不让那些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在改革创新探索过程中遭遇挫折的干部失去机会。

 防错、减错、容错和纠错同向发力

  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少数党员干部内心出现了“洗碗效应”,产生了“不干不出错、越干错越多”的负面心理。

  构建容错纠错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消除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畏惧心理,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通过厘清容错纠错的边界范围,让各级干部在尊崇法治、敬畏纪律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可以容错试错的领域和范围,知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破解“在哪里干”的难题。

  通过清单管理明确职能职责权力,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制定明确的职责、权力、负面和容错清单,推进容错纠错机制走上清单化、规范化的轨道,让各级干部明白自己的职能职责范围,知晓将要受到问责和容错机制保护的具体内容和情形,破解“该干什么”的难题。

  通过流程控制规范实践运用,科学系统设计融决策、监督、纠错、问责、容错于一体的闭合流程,让各级干部知晓如何决策才符合容错规定的要求(防错),在过程中将会受到怎样的监督(减错),出现失误或偏差时如何及时纠正(纠错),在问责中如何运用容错保护机制(容错)等具体程序,解决“该怎样干”的困惑。

  做到既防错又减错,既容错又纠错,让各级干部真正做到知权、知责、知为、知畏同在,防错、减错、纠错和容错并举,推动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让“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思想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张莉)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