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孔名叫孔凡永,是阜阳市颍上县关屯乡凌圩村的贫困户,因病致贫。其长子孔祥伟因婚姻受挫,患上精神疾病,记忆力减退,容易走失,必须在父母陪伴下生活。无形中,家中失去2个劳动力,让这个家庭的生活十分艰难。2016年初,看病开销6万元,因报销没着落,于是老孔带着儿子,往返于上访路上,老孔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攻坚对象。省台办驻阜阳市颍上县关屯乡凌圩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老孔一家的情况后,如何帮助他们脱贫,确保脱贫路上一人不落,成为工作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对症下药,立足实际解决问题
着眼贫困户看病有保障,我省出台了“351”健康脱贫政策帮扶,户内住院治疗最多开销1万,可有效预防“看不起病”的问题。可是,走访得知,2016年老孔的儿子精神失常在上海某部队医院住院治疗开支6万多元,因部队有偿特色门诊服务关停,无结算手续,难以报销?老孔借钱看病,家中经济情况又差,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药费报销,两年多来,老孔往返住地与上海,希望上海市信访局和卫计委协调解决,却一直没有结果,老孔也无心从事就业与生产。当时,工作队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和他一样干着急,因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老孔也一直不太信任工作队。2018年初,老孔又一次接到了上海卫计委的回复信,对此,老孔感觉还是没解决现金问题,没用。得知消息后,工作队副队长胡厚剑结合自己在部队工作的经验,帮助他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他一定要抓住机会,主动找部队领导协商,克制情绪,讲清原委,争取部队理解支持。与部队取得联系后,工作队电话介绍了老孔的家庭情况,讲述脱贫攻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经过多方努力,问题有了转机,按对方要求,出据证明,经乡村两级盖章确认,经反复磋商补偿标准,2018年8月,老孔一次性收到5万元医疗费补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工作队与老孔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拿到医疗费补偿后,他还主动给工作队赠送锦旗以表谢意。后来,在各项帮扶政策的扶持下,老孔于2018年底成功脱贫。
二、志智双扶,迈开致富步伐
户脱贫不是终点,怎样帮扶激发内生动力,让他自力更生、富起来?老孔在一次交流中谈到:“儿子精神失常,一人外出不知道回家,我带着有病的儿子在外打工,老板都不肯收留我,我想带着儿子在家干点事。”对此,包片村干部给他支招,让他把儿子送到精神病院,老孔就可以一门心思出去挣钱,将来等日子好起来,再把儿子接回来。然而,老孔怕儿子受苦,直接拒绝了。光靠低保、医疗等脱贫政策,“输血式”扶贫走不远。于是,工作队副队长胡厚剑通过给他父子俩理发,近距离与孔祥伟接触与沟通,试着打开他自闭的心灵,一次、二次、三次…用心理干预他,鼓励他参加劳动、闲时阅读、看电视、与别人交流,丰富精神生活。工作队经常去他家走访,经常夸赞他,激励他做点事,还不时送他笔和本子,培养他写字的爱好。经过1年多时间,他抄写《骆驼祥子》,完成了3本笔记,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字迹也十分工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心理干预,慢慢地,孔祥伟也能在父母的带领下干些农活,还能骑单车往返于农场与住处。现在,他吃药越来越少,不但不是家庭致富发展的“绊脚石”,还成为了父母劳动生产的“好帮手”。
2019年初,老孔决定在村里大干一场,承包了30亩土地,办起了稻虾养殖家庭农场。工作队从选址到农户土地流转,帮助他策划,建议他在虾苗低谷期放养虾苗,虾塘内种植优质水稻,塘硬四周种植黄桃树,利用农场边角地养些土鸭土鸡等,按照家庭农场模式,居家创业挣点辛苦钱。在老孔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工作队争取扶贫资金近2万元,帮他解决稻虾塘改造和土地流转费用。后来,工作队又协调大户借苗养殖,庐江县林业部门采购了150棵黄桃树,快递上门,无偿赠送,鼓励他创业。按照这个思路,老孔扎扎实实干了一年,收获不小,年内销售了400多只土鸡,几万斤水稻、上千斤小龙虾。2020年3月,他在接受安徽电视台采访时,高兴地说,在驻村工作队真帮实扶下,去年收入七八万元。
三、共克时艰,巩固脱贫成果
老孔与工作队员们经常交流,他意识到:“全面小康路上,大家要一起走!”受疫情影响,农产品滞销,工作队在走访过程中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推销土鸡。在当地,因龙虾养殖户明显增多,销售过程中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很难卖上好价钱。于是,老孔再次找到工作队,表示想与其它4个养殖户抱团发展,成立专门的养殖合作社,共同致富。“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工作队听了以后十分赞同,于是工作队副队长胡厚剑带着他们到颍上县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办理,成功帮助他们注册了“颍上县健伟养殖专业合作社”。后来,又帮助他们起草合作社章程,召开股东大会,设计门牌标识,半个月后,合作社成立了。从此,老孔当起了法人,经常组织农户一起了解市场行情,共同交流养殖心得,积极应对市场行情变化。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扶一把老百姓”,是聚一份民心、汇一份民力、尽一份责任。驻村工作期间,省台办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成员们,始终坚持“做村里人,干村里事”的理念,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心用情用力,全力以赴脱贫攻坚,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答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