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颍州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广运用“四事四权”工作法,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从整体上谋划,夯实组织基础。以“走在前、当标兵”为工作要求,坚持系统谋划,顶格推进,推动“四事四权”工作法全域推行、落地见效。一是合理划分网格。在农村,以村民小组(自然庄)为单元,89个村共划1889个网格;在社区,以居民小组、住宅小区、若干楼院等为单元划为网格,83个社区划分1178个网格。涉农社区实行“双重”网格双向管理,推动事在网格中办、未办事项逐级上报,力求把问题解决在网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将党建、综治、乡村振兴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推动网格(小区)党组织建设。农村建立“乡镇-村-村民组”的组织体系;城市社区组建73个小区(网格)党支部,推进“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建设。建成42个社区“大党委”,吸纳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社区民警等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三是建强网格队伍。注重从表现优秀的村(居)民小组组长、党小组组长、五老人员等群体中选配网格员。完善村(社区)网格员管理机制,鼓励网格员对照群众“需求清单”和网格“服务事项”清单,开展亮牌承诺、入户走访、代办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活动,协助推进基层综合治理。
向关键处发力,破解难点痛点。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一是小区治理精细。依托区物业服务行业党委,推进141家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群组织。引导通过招聘党员员工、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实现物业服务企业“两个覆盖”。率先出台争创“红色物业”方案,开展“红色物业”达标争创活动,该区天筑逸景、祥云府两个小区获评省“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位居全市第一;宝龙小区党支部《“党群齐参与、共治我家园”案例》入选省委组织部《住宅小区(网格)党支部》典型案例。二是条块整合联动。聚焦基层反映“看得到、办不到”的问题,建立镇村联动机制和“乡镇吹哨、部门联动”机制,动员区直部门力量下沉网格帮助化解基层问题。针对信访矛盾特别突出的建立乡镇街道信访听证和评议制度,组织群众和职能部门业务专家参与听证评议,确保基层治理公平公正。三是为民服务解忧。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评理说事点、矛盾纠纷调解室、议事亭等载体,整合线上“两有三解”、政府12345热线平台,不断畅通说事渠道,广泛听取民声民意。引导群众直接通过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线上查看村级“三务”公开内容,对村级事务进行实时监督。
在最末梢聚能,形成最大合力。推动多元主体由“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引导基层治理融入新优势。一是让乡贤站出来。在农村,“五老”人员充分利用威望、经验、亲情等优势参与到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等矛盾调解中。在社区,“五老”人员充分利用法律、专业等优势参与到婚姻家庭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民间纠纷调解中,如文峰街道奎星社区将公检司法人员吸收到“五老”队伍,运用法治思维提升治理实效。二是让新业态活起来。率先破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成立外卖送餐、互联网等8个行业党委,落实行业系统抓党建主体责任,确保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统的起”、“管的住”。加大新业态党员摸排,在全市率先推行“归队计划、码上回家”行动,成立7个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其中阜阳市首个外卖骑手党支部挂牌被《人民日报》刊发。建立86个“小蜜蜂”驿站,“小蜜蜂”驿站建成数量全市第一,服务新就业群体千余人;挂牌成立阜阳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医疗服务站”,推出6类24项具体服务措施,创新做法被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把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队伍,建立“小哥有话说”工作台账,评选表彰24名“最美外卖员”和“最美网约车司机”,增强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尊崇感。三是让志愿‘红’火起来。积极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组建志愿者队伍,打造“七色彩虹”“红色娘子军”“向日葵”“颍姐”“江淮义警”“红色骑手”志愿服务队、“e心为你”网络志愿服务队和滴滴党员司机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品牌。四是让群众融进来。积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引导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在农村,通过板凳会、群众议事亭等群众议事载体,发动“两代表一委员”、集体经济和公益组织负责人、致富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参与村治理。在社区,形成了“邻里和睦亭”“亲和议事厅”、广场会议等一批特色群众议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