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阳市颍上县聚焦党员教育发展需要,坚持把推动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打造“1+33+N”教育阵地,探索党员教育新模式,推动党员教育“接地气”。
建强“1”个县委党校,发挥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颍上县委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持聚焦首要任务、工作创新、校园管理等三个方面,全面推动党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聚焦首要任务,把准办学方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主体班教学中心内容,并加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专题等专题课程的开发力度,确保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两类主课占到总课时的70%以上,切实保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聚焦工作创新,提升教学质效。创新教学方式。成立案例教学课题组,安排骨干教师承担开发案例教学专题任务,先后开发出《加强和推进新时代信访工作》《德善之花常开,好人精神永驻——学习习近平给中国好人重要回信精神》等课程,大力推行访谈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创新师资培育。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坚持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标准,选优配强主体班教学师资。印发《中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通过不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新课试讲评议等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聚焦校园管理,强化学风建设。严格纪律要求。各个班次配备相应级别专职组织员,跟踪了解参训学员情况。注重考核评价。加强对学员培训情况的考核,严格执行考勤考核、生活管理等制度,启动智慧校园平台,健全量化考评机制。完善培训情况登记反馈制度,将学员学习小结、考核结果等材料纳入干部培训档案,作为干部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
做实“33”个乡镇(工委)党校,发挥党员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健全组织体系,规范办学管理。各乡镇(工委)分别成立了由乡镇党委副书记任校长、党委委员任副校长,党建办工作人员为党校办公室成员的管理机制。按照有教学设施、有组织机构、有师资队伍、有教学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个一”标准,着力构建“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乡镇党校”体系。整合资源共享,优化教学条件。充分依托现有的乡村组织活动场所、闲置中小学校舍等公共资源,推进乡镇党校主阵地建设。培训教室配备电脑、投影仪、话筒等必要的教学设备,确保培训效果。并积极拓宽乡镇党校师资力量来源渠道,建立以乡镇班子成员为主的师资库,聘请思想政治素质好、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人物、致富带头人等担任兼职教师。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效。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行“政治理论+党性锤炼+实用技术”模式,各乡镇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培训内容,开设党性教育、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等培训课程,采取“订单式”授课,着力提升农村党员党性修养、业务水平及致富带富能力。
用活“N”个党群服务点,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指导乡镇(工委)党校依托村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等载体,打造“家门口”党员教育培训阵地,方便党员就近参加教育培训。建起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桥头堡”。按照“一点一品”的原则,在建好党员室内培训和学习场所的基础上,打造一处或几处特色产业现场教学点,实现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相结合,提升农村党员培训积极性和实效性。并结合“七一”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党员到党群服务中心等地,开展强化党性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等专题活动,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激活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神经末梢”。把基层一线作为流动课堂师资队伍的培养锻炼主阵地,组织县级党校师资力量下沉到各个教学点,让农村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层次高水平的教育培训。工作中坚持因时因地因需授课,开发“田间党课”“车间党课”“工地党课”等一批“土味”十足的党课,用鲜活的基层语言赋予党课新的时代内涵,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