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家乡那条河 ——《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走近张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发布日期:2024-08-09

作者:

浏览次数:694

家乡那条河

冉庙乡中心学校七年级(2)班  高雅迪  辅导老师 李燕晴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条河,它在淮北地是一条重要的黄金水道,富民之河。它就是——茨淮新河。

最初,茨淮新河只是一片小村庄,而如今的它广阔无垠,清澈如镜。它不仅在排涝、灌溉、分洪、航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还在经济建设供水,能源交通建设供水,城市居民供水及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

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人的艰辛……

早在先秦时期阜阳先民就饱受沙颍河水患之苦,淹没庄稼、房屋、田地等,人们因此苦不堪言。所以毛泽东主席号召安徽省的人民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可在那个年代,工具简陋、资源匮乏,挖河是一件艰苦的巨大工程。但在1971年11月20宣布正式开工时,来自12个县的广大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积极踊跃报名参战。没有多久,全区组建成千上万的大军,开始夜以继日工作。

那时的人淳朴,都肯下劲干活。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坚持挖通茨准新河。即使每天只能吃杂面卷或面条,只能睡茅草屋,打地铺,他们也毫无怨言。在这些人里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小雨当出汗,大雨接着干。”他们会几年不回家,只在工地过年,过年也只放四天假,四天过后接着干。即使这样,也没有一个人抱怨。你若问他们为何这么拼,他们也只会笑着说“为后代造福!”

挖通茨淮新河后,人们不要工钱,只要些能换粮食的工分和一面红旗。红旗轻轻的,薄薄的,但拿在手中却是沉重的。

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和心血挖通了茨淮新河,它将承载着人们的心愿与憧憬奔流不息 。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