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组织部门要持续构建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释放激励干部敢为善为鲜明信号,汇聚攀高比强、奋勇争先的强大动能。
突出凝心聚魂,为敢为善为赋能。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始终,不断提升干部敢为善为思想自觉。持续凝心铸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建立“七项内容、七项载体、七项制度”理论学习机制,推行“县镇党校+田间课堂+云课堂”模式,巩固学习教育成果,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政绩观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计划,作为主体班次的必修课,作为干部考核考察、巡察审计的重要内容,推动干部把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造干部精神“粮仓”。打造“红色党建”“绿色生态”“金色产业”三色教育品牌,打造以劳模精神、抗洪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让干部在共情共鸣中赓续精神血脉。
聚焦实干实绩,为敢为善为赋彩。正确用人导向是对干部的最大激励,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亮明“选”的标尺。坚定不移树立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论的鲜明导向,突出把好选人用人的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落实干部“五选三用”选用机制,建立“千里马”“老黄牛”“小青苗”型干部库,重用实绩好、敢担当、肯奉献的干部。完善“察”的手段。健全精准识别评价机制,通过一线考察、综合考核等关键手段,建立干部作风正负面纪实办法,统筹考虑干部“想干什么事、干了什么事、干成了什么事”、准确识别敢为善为、平庸无为两类干部,真正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具化“用”的导向。探索无任用推荐、擂台比武、揭榜挂帅等方式,把优秀干部及时纳入组织视野。对招商引资、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等一线敢担当、实绩优干部,做到提拔使用、职级等级晋升、评先树模“三个优先”。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对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的干部,动真格予以“下”的调整,真正让“有为”者“有位”、“不为”者“失位”。
持续充电赋能,为敢为善为赋智。干部干事创业,只有本领过硬,多几把刷子,才有敢为善为的硬气。在涵养作风上使硬功。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闭环式、穿透式抓落实机制,采取“任务分解到末梢、时间明确到季度、责任压实到个人、过程督帮到一线”的穿透方式考核方法、探索“交叉评+作风评+考核评+第三方评”社会评价机制,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干部作风,形成比拼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在专业训练上做细功。建立干部履职能力需求清单,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规模化集中培训、专题化业务辅导,及时跟进学习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前沿政策,引导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在实践锻炼上见真功。建立重点任务一线、急难险重一线、基层工作一线“三个一线”干部培养锻炼机制,新提拔的领导干部原则上在一年内安排到同级招商引资、政治巡察等一线专班锻炼三个月,让干部在真刀真枪的实践锻炼中拓视野、长经验、壮筋骨。
强化严管厚爱,为敢为善为赋情。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让敢为善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精准容错纠错。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机制,对受诬告干部及时澄清正名,对敢担当干部的失误引导改正,对受处理处分期满后重拾干劲的干部大胆使用。从严监督管理。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建立干部作风正负面纪实档案。探索建立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三提示三预警”制度的意见等制度,聚焦敷衍塞责等“躺平式”现象,整治庸懒散拖的人和事,处理履职不力的干部。强化正向激励。持续开展县直机关干部“三比三争”擂台赛,持续深入开展听干部想法难处,讲干部优缺点、需求要求和纪律规矩等谈心谈话活动,更好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