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泉县聚焦新时期党员教育培训需求,通过强化阵地建设、打造师资队伍、创新培训模式,进一步推进乡镇党校建设,不断为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抓阵地建设标准化。制定《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乡镇党校建设的意见》《关于规范乡镇(街道)党(工)委党校建设的工作方案》,利用乡镇(街道)办公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场所,因地制宜,全覆盖标准化建设28个乡镇党校;加强组织领导,由基层党委书记兼任校长,组织委员兼任副校长,配备1-2名工作人员负责党校日常教学管理事务;县级财政按照“基本培训经费+参加培训人均费用”制定预算单列经费,预留党费作为补充,用于乡镇党校日常教学管理、课程开发等,保障乡镇党校正常运转;将全县28个基层党校划分4个片区,统筹魏野畴烈士陵园、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等红色资源,用好竹荪、甜叶菊、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基地,为每个片区打造2-3个有特色、有亮点的现场教学点,方便农村党员就近就地参加培训。2024年,共组织17余万人次进行现场教学。
抓师资队伍精细化。融合各方资源,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分类用好领导干部、县委党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乡村实用人才等人才资源,常态化储备一批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力量,28个乡镇党校配备专(兼)职讲师284名;建立县乡党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选派县委党校骨干教师定期“送教下乡”,加强业务指导,讲授精品课程。加强教育培训,为党校教师充电赋能;每年举办乡镇(街道)党校师资培训班,选调乡镇(街道)校长或副校长、1名骨干党员教育教师参加培训,不断提升乡镇党校教学能力。
抓培训模式多样化。依托县、乡、村三级视频会议系统打造“直播课堂”,将县乡集中培训延伸到村,为农村党员“送教上门”;按照“政治理论+党性教育+特色课程”模式,设置培训内容,坚持按需施教,开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同时,依托乡镇党校产业发展和红色资源现场教学点,将党员教育培训由“室内”变“室外”,由“讲授”变为“交流”,切实提升培训质效;用活用好远程教育站点,依托“安徽党员大课堂”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培训,实现应训尽训;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党校教学开展情况纳入年度党建考核重要内容,联合县委党校开展综合评估。2024年,乡镇党校培训175期1.9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