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颍上县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在“细”上做文章,在“新”上求突破,在“实”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在“细”上做文章,注重个性差异,让党员教育入味。把握“供需衔接、因人施教”方式路径。针对农村党员,打造“家门口”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开设“田间课堂”“板凳课堂”等,将课堂从室内搬到群众身边,注重从群众身边挖掘典型,让“身边的人”讲给“身边的人”听,培育“接地气”的师资队伍,将晦涩的政策语言转化为容易听懂的“大白话”,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党员心窝里。同时做好送教上门活动,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等参训难党员,组建“送学上门”小分队,进一步打通党员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针对在职党员,聚焦中心工作,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以及乡村振兴等内容,强化业务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水平,强化履职能力。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充分结合他们“长期在路上、工作在网上”等实际,在城区建设36个“颍新驿站”,开设“班前一刻钟”微课堂,推动理论知识上“云端”、学习读物进“驿站”,引导新就业群体将休息的碎片时间转化为“充电的黄金时段”。针对流动党员,做好“跟踪式管理”,依托各村(社区)党支部,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微信群,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每月定期向流动党员推送党的理论知识、传递家乡动态、分享支部活动等,为流动党员打造“指尖上的课堂”。2024年,县乡村三级联动,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73期,培训党员3万余人次。
在“新”上求突破,丰富教育形式,让党员教育提鲜。结合不同年龄、职业党员群体特点和需求,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开展形式,抓住侧重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活动。线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主课堂+分课堂+视频直播”的方式开展集中培训,实现一人授课、万人听讲,打破传统空间限制,让精品课程直达基层一线、覆盖更多党员。线下,激活县内本土红色资源,多维度、多层次建强“红色阵地”、打造“红色课堂”,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进行“沉浸式”现场打卡,增强党员学习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探索“远教+”模式,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用好用活“安徽党员大课堂”,将各地有关基层治理、特色产业发展、党员先进事迹等方面的优质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学习观看和交流研讨,激发党员教育管理“新活力”。借助网络平台载体,打造“云端课堂”。充分利用“共产党员”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安徽先锋系列平台课件资源,在颍上先锋网公众号开设“微党课”“组工课堂”“警示教育”等12个专栏,定期推送有关学习内容,让党员干部线上发表感悟感想,进行互动交流,用“在线”平台激活党员学习“在线”状态。
在“实”上下功夫,强化成果转化,让党员教育增效。坚持以学习促实干,积极为党员搭建“实干为民”实践平台。当好理论政策“宣传员”。组织党政机关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等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产业项目、乡村振兴战略等专题“微宣讲”,做好党建引领信用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政策解读,帮助党员群众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培养乡村振兴“领路人”。针对农村发展实际需求,依托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教学点等,邀请科技特派员、党员致富能手等走到“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引导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硬实力”。打造基层治理“先锋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倡导选派帮扶干部、村嫂、选调生等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员开展“双报到”活动,动员在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凝聚社区治理的新力量,帮助基层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