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阳技师学院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校企合作为抓手、技能培训为核心、竞赛实践为突破,探索出以技能人才链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三转四像”阜阳职教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聚焦党建引领,筑牢工匠精神的思想根基。工匠精神培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需求,从党的建设层面来看,这是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政治要求。学院将党建工作目标和人才培养工作目标深度融合,将工匠精神培育细化分解为各基层党组织的目标任务,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学生分类培养的教育教学中,充分考虑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学院各党支部先后创建了“红匠先锋”“匠心机电”等党建品牌,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党建与思政文化。
构建“大思政”模式,拓宽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技工教育特点,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探索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人。一是聚焦“大课堂”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注重发挥思政课作为主渠道的关键作用,做好工匠精神的研究和阐释工作,大力宣传学院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颍淮工匠等的先进人物事迹,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学生,让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在学生思想深处扎根。二是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作用,邀请大国工匠、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劳动模范等来校开办讲座,激发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争当工匠的自觉性,使学院文化软实力真正发挥育人硬作用。三是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系统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劳动价值观不正确、劳动实践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聚焦“大师资”建设,锻造工匠精神培育之师。一是发挥劳模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工匠精神进课堂”活动,让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变得可视可学可用。二是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水平“双师型”和“工匠型”教师队伍。三是大力引进企业工匠,与全国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训方案,聘任企业选派的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专家、能工巧匠等为学院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驻校任教。将企业现行的技能标准、生产流程、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让企业深度参与学院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达到学生“毕业即成才,成才即上岗”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被企业以万元月薪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