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贫困村书写最美的诗行——记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杨益军

编辑部

发布日期:2020-06-08

作者:

浏览次数:14790

  “为什么我总是不由自主用手机定格大许村贫困户脱贫的笑脸?为什么我真诚感恩共青团安徽省委三年前把我派到了大许村?为什么我的千余篇《扶贫日志》写到动情处时常泪流满面?为什么我总是倍加珍惜在大许村分分秒秒的扶贫时光?一个确切的答案:我已从骨子里深深爱上了这里朴实善良的人民!”


  这是团省委派驻大许村工作队副队长杨益军在即将出版的纪实文学专著中倾吐的真实心声!


 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


  2017年4月,安徽青年报社长助理杨益军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到大许村安营扎寨。大许村作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少群众对村干部怀有较深的成见和误解,杨益军坚信只要和群众手拉手心贴心,就没有融化不了的坚冰。


  贫困户崔风云的儿子老朱是大许村村公认的“头难剃”,这个年过半百的“老愤青”,一直和镇村干部有着强烈的对立情绪,多次和村干部发生激烈冲突。老朱本人虽非贫困户,但他年近九旬的老母亲神志不清,且又是孤儿侄子朱健康的监护人,牵涉扶贫的事老朱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杨益军主动担任了崔风云和朱健康的脱贫包保责任人,在他看来化解老朱对党和政府的对立情绪和贫困户脱贫一样意义重大。


  杨益军首先找准老朱母亲崔风云和孤儿侄子的脱贫着力点,很快为崔风云办理了慢性病就诊卡,从此老母亲看病所花的费用大都得到了报销,紧接着为朱健康办理了孤儿救助手续,每月定时领取孤儿救助金,并让朱健康享受了教育扶贫政策,通过团省委募集的助学资金,朱健康还获得了爱心助学资金,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读书的后顾之忧。老朱种植的南瓜卖不掉,杨益军千方百计让阜阳商夏连锁超市负责人来到老朱的南瓜田,滞销的南瓜全部卖上了好价钱,他从此对杨益军心怀感恩,言听计从,心中有了什么不快的事,也喜欢向杨益军倾诉。


  朱健康享受危改政策领取了三万多元建房款,老朱总是怀疑村干部从中做了手脚,导致他没有足额领取危房改造款,为此他和村干部产生了很深的积怨,杨益军三番五次登门解释,把危房改造的文件一字一句念给他听,一字一名向他解释,并逐一把村里所有享受危房改造政策的贫困户情况拿出来和他比较,直到老朱口服心服。接下来又给老朱列举了村干部为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却背后挨骂的真实故事,老朱后悔不当初。杨益军不仅不仅没有责怪老朱,反而当面对老朱赞赏有加:“为了孤儿侄子健康的事你和村干部反复计较,我不仅不怪你,而且认为你老朱重情厚义,你弟弟不在了,你对朱健康比儿子还好,我打心眼里佩服你。”老朱听后嘴一咧开心地笑了。


  老朱不仅对孤儿侄子有大爱之举,而且孝敬母亲的故事让人感动,经逐层推报,这个昔日的难缠头成为受到表彰的“颍州好人”。和几年前相比,老朱现在的脾气越来越好,见了村干部老远就热情地打着招呼,对党和政府满怀感恩之心,说话做事满满的正能量。


  队长陈永刚称赞杨益军是做群众工作的高手,贫困户代玉峰和老朱一样老是怀疑村干部对他享受的贫困户政策缺斤短两,一度和村干部势不两立,杨益军想方设法帮扶他感化他,最终彻底改变了他对村干部的偏见,对党和政府心怀感恩,杨益军的真心真情如春风化雨,让大许村不少曾经的老大难,蝶变为自主脱贫的正能量人物。

●杨益军在杨德美家边吃边聊


 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


  入山问樵,遇水问渔。三年多吃住在村的扶贫生活,杨益军走遍了全村一千多个农户,协助队长摸清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大许村有十多个令人辛酸的智障贫困户,有十多个程度不同的精神病患者,还有十多个失去家庭顶梁柱的“无梁户”家庭,杨益军时刻牵挂着这些特殊群体家庭,他的上千篇《扶贫日记》,大量记录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对其实施的帮扶举措。


  70岁的智障贫困户陈朝阳,居住的地方远远看去像一个厕所,几平米大的小房没有门窗、没有水电,只有地上的一层麦草和两件脏兮兮衣服,这位老人的生存状况让杨益军深感震惊,他为此彻夜难眠:陈朝阳为何会沦落到这么可怜的地步?村里人为何长期对这个蓬头垢面的老人熟视无睹?通过对陈朝阳辛酸往事的了解,杨益军心潮起伏,他主动提出担任陈朝阳的包保责任人,从工资卡中取出一万元交给施工队老板,很快为他盖好了两间瓦房,安装了门窗,接通了水电,添置了生活用品,让这位曾时常随地而卧的老人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杨益军在《扶贫日记》写道:“天下乡村,亲如爹娘;高天厚土,初心难忘。为拉近和他的感情,我虽从不吸烟但口袋里专门备了一包烟,我无数在村头给他递烟点火,无数次和他面对面沟通交流,试图让他感受人间温情,找回生活的自尊,让我惊喜的是,今天我去给他贴春联,贴上春联后我请他跟我合影时,没想到从来面无表情的陈朝阳脸上居然闪过了一丝从未有过的笑容,那一刻,我真的泪流满面。”


  杨益军在走访中发现,村里有不少致富无门的贫困户长期以来甘于贫困,这是一个急需得到精准帮扶的群体。贫困户刘作道的妻子因糖尿病诱发左小腿萎缩,常年卧床不起,刘作道手中无钱,致富无门,整天在家唉声叹气。杨益军鼓动他参加了劳动技能培训班,但学习结束后,他担心手头没本钱,担心辛辛苦苦干一场,鸡飞蛋打。杨益军给他讲网上流传独臂乞丐的故事,刘作道听后当即表示:“一只胳膊的乞丐都能做成那么大的事,我刘作道不会装孬种!”杨益军帮助刘作道申报了产业扶贫资金,他很快购买了380只鸡苗,当年尝到了创业的甜头,第二年刘作道养鸡800只,获利两万多元。在刘作道领取“自主脱贫标兵”奖状的时候,许多人感慨:谁能想到贫困户刘作道能够活得如此精彩!在杨益军看来,只要方法得当,把功夫下到家,就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

●杨益军整理贫困户档案资料


 没有不让他动情的一草一木


  三年前杨益军随工作队进驻大许时,部分村干部和村民极度叹息:团省委一没权、二没钱,摊上了这样的帮扶单位只能认命了。伴随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人们蓦然发现:团省委虽是省直单位中对贫困村投入资金较少的单位之一,但大许村的“核裂变”效应逐步显现。大许村已由软弱涣散党组织蝶变为阜阳市四星级党组织,全村流转土地千余亩,“一村一品”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已跻身阜阳市“百村百品”特色农产品优势村,复工复产后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的村扶贫车间受到人民日报关注。

●杨益军入户走防贫困户


  “不是所有人都能和脱贫攻坚的时代浪潮相遇,既然有幸代表共青团来到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就必须在大许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书写最美的诗行。”杨益军动情地说,“如今大许村的沟沟坎坎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心中有爱满眼都是阳光。杨益军十分珍惜到大许村扶贫的机遇,从骨子里深深爱上了这块土地,这里没有不让他为之动情的一草一木,一批看上去平淡无奇的脱贫户,在他眼里个个纯朴可爱,甚至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作为一名资深记者,他既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义无反顾的战斗员,更是战场上手持号角鼓舞斗志的宣传员,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为身边的闪光人物喝彩。经他发现树立和挖掘的十多位平凡人物,其事迹登上了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并分别被评为颍州区劳动模范、阜阳市最美脱贫户、颍州好人、中国好人。


  杨益军用心用情讲好扶贫故事,他潜心三年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草河湾扶贫记》已被阜阳市列入重点扶持的文艺作品,并受到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全书以千姿百态的贫困村各类小人物故事命运为切入点,全景式揭秘大许村实现脱贫出列的华丽转身,一批不同群体的小人物在大许村脱贫出列过程中交织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成为本书精彩的看点。他这部倍受关注的纪实文学专著,生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要讲好扶贫故事”的讲话精神。


主办单位: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
阜阳先锋网编辑部:0558-2235046 地址: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
技术支持: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