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阜阳选派干部到全市418家优化营商环境重点联系企业跟班服务1个月,不领取企业薪酬,“沉浸式”感受企业发展、了解企业需求、帮助解决问题。至4月25日,首批105名选派干部已驻企服务近1个月。今起,《阜阳日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这一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展现为企服务的扎实成效。
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第133届广交会开幕才10天,安徽信达家居负责人李明就已拿下10多笔出口订单,总价值超300万美元,预计可装满30个货柜。
除了自家企业的柳木产品“过硬”,李明签单的底气,还在于参展前刚刚到账的500万元信用贷款。“外企付款周期长,一般需要3-6个月。如果不是张继平帮忙贷来款,这些订单我们都不敢接。”
李明所说的张继平,是阜南县商务局党组成员、县民营中心负责人,上个月底,刚刚由李明“点名”要来,驻企跟班服务。
“履新”信达家居办公室副主任才20多天,张继平已然给这家外贸企业带来了获得感:牵线与邮储银行合作,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缺口;帮助对接“中国制造之美”网站,助力企业以跨境电商多元化打开更广阔市场;指导申报省级外贸促进政策项目……正如李明所说,这位“点名”要来的干部,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底气更足。
张继平是阜阳选派驻企跟班服务的首批105名干部之一。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阜阳市委组织部分批选派干部进企业,开展为期1个月的跟班服务。选派干部均来自联系服务企业较密切的市、县综合经济部门及有关单位,一般为直接为企服务的科(股)室负责人,不领取企业薪酬,“沉浸式”感受企业发展、了解企业需求、帮助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企业可以‘点名’,需要哪个部门来服务,我们就依据需求选派,以更好提升服务紧密度、精准度。”阜阳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科科长张强说。
对于“按需派人”这件事,京九丝绸董事长马品德“最”满意。
今年1月2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马品德在参加阜阳市第二个“企业家日”活动时,当面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提出建议:“经济要发展、城市要进步,需要企业自身持续不断去努力,但也需要强化与部门的互动。如果能让干部到企业来,站在企业的角度观察和了解,应该更能推动政企联动、推动更好发展。”
马品德的这一建议提出后,阜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市委组织部积极落实,最终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首批选派工作,并计划6月底前实现向418家优化营商环境重点联系企业派驻干部全覆盖,之后再拓展到其他企业。
和其他首批选派干部一道,3月30日,市经信局中小企业科科长王克武正式来到派驻企业——京九丝绸“上班”。近一个月下来,企业高层会议,他会受邀参加并提出意见建议;涉及项目申报的问题,企业也都找他商量、向他咨询。用马品德的话说,这名干部的到来,“真是没想到”。
精准选派带来的服务实效还远不止此。
在济生源药业,颍东区科技局科技创新创业促进中心负责人李阿会,积极当好科技政策“解读员”、主动做好市场“服务员”,已经在知识产权奖补兑现、招聘急需紧缺人才等方面“出了不少力”;在徽一通讯科技,颍泉区科技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李颜隆,不仅帮助企业在阜阳创新馆争取到了固定展位,还积极推动企业与安徽大学、阜阳师范大学达成协同创新联合体,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
“以前也是围绕企业做服务,但深入其中,视角就大不相同。”张继平说,阜南县柳木产业是全市出口重点产业,被“按需”选派进这项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跟班服务,自己能够更直接地找准企业发展痛点、为企业解难题,同时对这项产业乃至全市外贸工作的难点、堵点,也有了更深入了解。“结合部门职责为企业服务,以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把脉开方’‘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