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用人导向,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只有精准识才、精准用才,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机会和舞台,才能激发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干事,重在导向。正确用人导向,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日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这是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申的重要要求,对于在新征程上更好推动和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尤为重要、十分迫切。
选人有准头,干部有奔头。如果一个地方在选人用人上,一边鼓励干部以干立身,一边又对投机取巧者青睐有加;一边鞭打快牛,一边又让老黄牛干部吃亏,结果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让干事创业的干部失望。只有精准识才、精准用才,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机会和舞台,才能激发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各级党组织及组织部门肩负选贤能、育良才的重任,要坚持依事择人、因事育人、知事识人,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激励干部精神抖擞担当作为,锻造锤炼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政治过硬是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要求。首关不过,余关莫论。选拔任用干部,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把紧把严政治关。实际工作中,既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情况,又要在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矛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素质。坚持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加强分析研判,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才能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事业都成于实干,实干才能出实绩。只有更加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引导和促使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是一些地方干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顽症。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就要求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了多少事、干事效果好不好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切实了解掌握干部做过的实事、解决的难事、办成的大事。这样,才能选出发展最急需、组织最满意和群众最期盼的干部。
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就要为干部担当。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目的是激励干部更好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这就需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既要加强监督约束,防止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也要加强激励保护,引导干部敢作为、善作为。实际工作中,尤其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认真容错纠错,为担当者担当护航、为干事者撑腰鼓劲,破除“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的洗碗效应,有效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心无旁骛、全力奔跑。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才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