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袁集镇在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过程中,通过“党建+妇建+志愿者”的模式,在袁集镇福和社区试点,吸纳有时间、有爱心、有特长的妇女组建“颍姐”志愿服务队,“颍姐”融入“网格管事”,助力“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环境监督、敬老护幼等活动,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辖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更好地做到凝聚民心、邻里安心、服务暖心、决策顺心。
“颍姐”进网格,让社区更“聚心”。福和社区福和家园西区是回迁安置小区,位于天鹅湖路北侧、泰山路西侧,共有26栋3020套安置房,现入住2300户近5000人。安置群众来自于郭王、四十铺、徐楼、安徐、袁集、福和6个村、社区,打乱居住后小区治理面临很多问题。社区在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过程中,划分27个网格,25名“颍姐”走进网格,发挥“触角”作用,对群众意见和需求快速帮助解决。“大叔,我们要把家庭的卫生弄干净点,门口楼道也保持清洁,这样我们看着舒服,住着也舒服。”在社区居民常成恩家中,“颍姐”志愿者张亚男正在帮忙收拾杂物。福和社区“颍姐”们一起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协助社区开展飞线充电整改、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工作,社区的凝聚力大大提升。
“颍姐”调矛盾,让邻里更“安心”。小区居民郝阿姨找到社区,其丈夫程大叔因病瘫痪在床,脾气越发变得火爆,性情急躁,与老伴郝阿姨经常吵架、扔碗筷、不吃饭等情况时常发生,“活不下去了,不想再给老伴增加负担了!”老程和闻讯而来的“颍姐”志愿者倾诉。经过“颍姐”志愿者多次耐心劝解,老两口和好如初。左邻右舍因为装修占用楼道,楼上楼下因为楼层漏水造成的不便,孩子调皮弄乱了门前的物品等等,随处都有“颍姐”的身影。2022年共化解矛盾22起,有效助力“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在“颍姐”的示范带动下,邻里矛盾少了,家庭更和睦了,一批批“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涌现而出,涵养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颍姐”护老幼,让服务更“暖心”。“颍姐”志愿服务队组织辖区150位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进行了肾功能、肝功能等多项健康体检,赢得老人们的一致称赞。她们还经常入户走访,提供便捷暖心的服务,助力老年人生活更加健康和谐。孩子们上下学期间,“颍姐”们身影是校门口一道亮丽“风景线”。在上下学时间,她们指挥车辆有序停靠,引导小学生有序排队,安全回家。“颍姐”们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深深根植于孩子们心里,同时也赢得了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她们想方设法将服务送到百姓“心窝”里,实事办到百姓“心坎”里,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效能,真正实现群众“走心”,服务“暖心”。
“颍姐”解民忧,让决策更“顺心”。安置群众搬进福和社区,但大家生活习惯还没变,会选择在小区广场办红白喜事,老人也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带孩子,这让“如厕难”成为大问题。社区计划建设环保公厕,相关民主决策程序已经走完,结果也进行了公开公示。可在建设过程中,15栋、16栋又有群众提出异议。为进一步凝聚共识,消除群众疑虑,画好社区最大“同心圆”,“颍姐”志愿者在福和家园西区的小广场上,组织了一场特殊的群众议事会,重点邀请公厕附近的两栋楼居民参加。“小区建个厕所方便大家,我也支持,但距离15栋、16栋这么近,卫生怎么保障?”“如果换领导了,厕所没人管怎么办?”大家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踊跃发言,提出意见。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讨论,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说顾虑,想办法,最终决定让公厕建设继续下去。“社区和物业保证会有专人管理公厕,还要建立制度,让管理工作一直持续下去。对这个结果,我很认可。”家住福和家园西区16栋的王道彬说。
福和社区“颍姐”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活动内容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社会反响良好,群众十分满意。目前,袁集镇10个村居、社区正在全面开展“颍姐”志愿服务,“颍姐”队伍壮大到150余人。下一步,袁集镇将继续以党群服务为核心,积极将“颍姐”打造为群众“家门口”的志愿服务队,链接服务项目,通过“点单”“派单”式服务,推动颍姐志愿服务精准有效配送到位,持续巩固拓展“四事四权”工作法成效,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